‹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1521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 小儿疾病 ]

咳嗽了,试试药膳吧

[复制链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298 
经验值
1256  
注册时间
2008-4-3 
BB生日
2007-11-09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广州妈妈网二维码
楼主
发表于 2008-4-14 11:3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治咳嗽,西医中医相对而言,使用中医手法治疗小儿咳嗽效果更好。宝宝患上咳嗽症后,只要能明辨寒热虚实,以及病在何脏,从本入手,从根上治疗,再加上适当的禁忌,在家做一些药膳配合药物治疗,一定能够早日痊愈。


小儿咳嗽常用药膳方
外感咳嗽
风寒咳嗽
症候---咳嗽较多,咽痒声重,痰白清稀,伴有感冒症状如鼻塞流涕,恶寒少汗,或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基本正常)
治疗原则---散寒宣肺
药膳推介---萝卜陈皮汤:白萝卜1个,切片放入白胡椒5粒(不习惯胡椒味的可不用),生姜10g,陈皮5g,煮汤,再加冰糖50g

风热咳嗽
症候---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头痛,出微汗,舌质红,苔薄黄
治疗原则---疏风肃肺
药膳推介---丝瓜汁:秋季丝瓜,取汁,隔水蒸热后饮用
以上二则可加些菊花,薄荷等以疏风清热,痰多的可加些浙贝母

内伤咳嗽
痰热咳嗽
症候---咳嗽痰黄,稠黏难咯,面赤唇红,口苦作渴,或有发热、烦躁不宁,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腻
治疗原则---清肺化痰
药膳推介---川贝罗汉果茶:川贝5g(敲为碎末)、罗汉果9g,煎水服用

痰湿咳嗽
症候---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胸闷纳呆,苔白腻
治疗原则---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药膳推介---法夏川贝杏仁茶:每次取法半夏、川贝母各3g,杏仁(去皮尖)6g,共打碎,放入盅内,加水50ml,隔水炖一小时,饮水。日一次,连服3-5

阴虚咳嗽
症候---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或咳嗽带血,午后少苔。
治疗原则---滋阴润肺
药膳推介---川贝蒸梨:川贝母6g,雪梨1个,冰糖15g,蒸服


百合粥:百合50g,粳米100g,熬粥,粥成可加适量冰糖

气虚咳嗽
症候---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喜温畏寒,体虚多汗,舌质淡嫩
治疗原则---健脾补肺,益气化湿
药膳推介---薏苡仁山药冬瓜子粥:薏苡仁50g,山药、粳米各100g,冬瓜子50g,同煮粥食


山药粥:山药去皮,切小块放入搅拌机内,再加半碗水,将山药加工成稀糊状。然后倒入锅中,放火上烧,同时要不停地搅动,烧开即可。做好的一碗山药粥可以分2-3次喂宝宝,空腹食用为宜。

咳嗽宝宝的饮食注意点
注意烹调法和食物品种
烹调上以清淡、爽口,适应宝宝口味为宜。新鲜蔬菜可以为宝宝提供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黄豆制品含优质蛋白,亦无增痰助湿之弊。也可适当增添少量瘦肉及蛋白质。菜肴要避免过咸,尽量以蒸煮为主,不要油炸煎烩。

饮食禁忌
鱼、蟹、虾和肥肉等荤腥、油腻食物,可助湿生痰,引起过敏反应,加重病情,这些食物应减少食用。辣椒、胡椒、生姜、芥末等辛辣之品,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使咳嗽加重,应该避免食用。甜食亦能助湿增痰,也要少吃或不吃。
YY

高 一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帖子
361 
经验值
1992  
注册时间
2008-1-1 
BB生日
2007-09-09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帖子
380 
经验值
2098  
注册时间
2007-3-7 
BB生日
2007-09-23
收藏先!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776 
经验值
4755  
注册时间
2007-5-26 
BB生日
2008-01-15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咳嗽了,试试药膳吧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