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z1970 于 2017-3-18 21:45 编辑
楼主的这个观点,我是大力反对的。这倒不是楼主一定说错了,只是表示大家的观点很不一样罢了。
1,数理思维差的人,是较难成为尖子生的,就算他很努力都不容易。数理思维差突出表现在运算能力差上;数理思维能力强突出表现在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强上。学习是建立在思维基础上的,有些人一听就懂,练几次就会;有些人反复讲解也只是知道个皮毛,练五十次才熟练。数理思维能力可能是遗传的,也极可能是自小去培养出来的。早教很重要,并且要文理平衡,自小要有意识培养小孩玩思维性强的游戏的兴趣,多让他感悟理性的东西、科学的东西,更有利于其数理思维的发展。
2,真正的尖子生,知识主要不是由老师教出来的(但不是说不需要老师教导,只是说老师仅仅起一个引导作用),而主要是自已悟出来的、自已练出来的。如果一个学生,平时还要老师反复讲解才明白,反复练才能取得好成绩,这样的学生小学、初中可能行,但到了真正要发力的高中,掉队的可能性很大。真正的尖子生,老师讲几句就能明白,思维速度比老师的讲解快得多,所以真不用认真听全老师的讲解,听下去会觉得很无聊。学习上过多依靠老师、围着老师转其实很无必要!尖子生真不必过多地复习,那些每天晚上去回忆学了什么、搞什么错题本之类的做法,效果是不大的。学习上最重要的是有自主精神,要有自已的见解和思考。
3,真正的尖子生有着很强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并且学习是很努力、很自觉的。但这种努力与自觉主要不是体现在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上,而是主要体现在课外的自主学习上。除非读的是重点学校或重点班——课堂上知识本身拓展就较深——否则如果只是认真听好老师讲课、认真完成作业而没有自主探索的过程,升中学后能成为尖子生的机率相对较低。但尖子生也不能是书呆子,也要培养多种兴趣。有人总结出一句话:书呆子是考不上华附的。
4,语数英三科是重中之重。语英两科拓展的主要努力方向在阅读上、在积累知识上,而培养数理思维主要靠的是数学。如果数学不学深学透、不去培养自主的探索能力、只会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即使在小学阶段取得优分,也并不表示他能力有多强。为什么有些人上了中学,理化生这些科目跟不上呢?主要原因在于数学这一科没有培养起真正的数理思维能力。对于后续学习的影响,最主要的科目是数学和英语。这两科在总成绩上起决定性的作用,必须要学深学透,千万不要以为跟着老师走、取得好成绩就行了。例如一个初三学生,对于中考的24、25题难度的题连基本的解题方向都难以找到、要老师反复讲解才能明白,尽管中考分数还可以,但这种学生数学能力也仅为一般,一上了前几所高中,基本上就会掉队。一个普通中学的初中生,只有具备较强的自主探索能力、平时主动在课外拓展自已,做中考24、25题这种层次的题目才能顺手;有了这种思维能力,还怕理化生科学不好吗?再如英语,如果一个非重点中学的初中学生,仅仅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练习,中考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这种学生因为单词量少、英语阅读量少,上了高中也极易掉队。这种没有拓展过英语的初中生,是很难跟前五所高中的学生比英语能力的。因为前五所高中的学生英语普遍有所拓展(例如据说天外的初三生的英语早已学深到高中生的水平;再如华新学校直接就是用新概念作为日常的英语教材的),英语能力普遍较强,看新概念三都没有多少难度,单词量上三千五千。你怎么跟他们比?未上高中、能力上就落后一大截了。
5、"上课全神贯注,如朝气蓬勃的向日葵一样围着老师转,跟上老师的思路,眼神与老师有交流的学生,才会是尖子生"?把学习好简单归结为认真听课、紧跟老师的上课节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个人认为是很片面的。而早点睡、不开夜车这些东西是很边缘的事情,皮毛而已。我的看法就是:早教上多让小孩接触数理思维强的事物与游戏、多看科学书,自小培养小孩的自学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坚韧的学习精神,并大力进行课外拓展(主要是语数英三科)才是培养尖子生的主要途径。而课外拓展主要不是指去补习,过早地补习真的没有必要。就算去补习,作为能力好的学生,不要重复课本上的内容(特别是英语),要以学深为主要方向。只有思维力较差、自觉性较差的小孩,才会急于去上补习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