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02 | 浏览: 1676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争取培养一个快乐宝宝——齐齐妈的家教笔记

[复制链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46 
经验值
1309  
注册时间
2009-7-27 

读《窗边的小豆豆》

还记得小时候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找到一本旧书,上面写着《窗边的小豆豆》,觉得很好看,很想上书里的那种学校。
后来当了妈妈,才知道原来这本书这么出名,原来我上初中就看了。于是又买回来重新看。
其实不过是一本小说,但是却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学校:会听小豆豆说4个小时的校长、电车做成的教室、自己选择先学哪一门课、在学校礼堂理露营、跟老师一起去田间散步、每个人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树。我多希望齐齐也能上这样的学校,但是我觉得这希望基本要落空了,只要没有各种兴趣班、各种不停的作业、考试,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这是一本小说,一本延续我小时候梦想的书。

最近开始看《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刚开始看,还没有看完,十分佩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原本是个医生,后来从事弱智儿童的教育,教育成果很显著,使弱智儿童可以通过正常儿童的考试,因此引发一个疑问:是弱智儿童被误判了,还是正常儿童的教育被误导了?
蒙特梭利后来得到一个机会为普通儿童提供学前教育,但是最开始是在贫民区。她在贫民区设立的幼儿园只要求两点:一是尊重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并且注意和工作人员的沟通,二是每天将孩子穿上干净的衣服送到学校来。并且这个幼儿园是免费入学的,费用已经含在小区内(用我们现在中国的词来描述)居民缴纳的租金和管理费里面。

关于具体的蒙特梭利的教育方法,现在我还没有看到。待我慢慢看完了再来整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87 
经验值
1228  
注册时间
2009-8-4 
BB生日
2010-03-03
九个月的宝宝能做这么多的动作真的很厉害
真是个有心妈妈,向你多学习!!!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41 
经验值
3155  
注册时间
2010-1-13 
BB生日
2010-07-12
强烈mark
呵呵
才看到第二页,改天再来学习!!!
花花一朵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46 
经验值
1309  
注册时间
2009-7-27 

第一次和宝宝生气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外婆的影响,决定要做好宝宝的习惯培养,要跟宝宝“讲道理”。果然就有了应用的机会。
昨天下午到了喝奶的时间,齐齐很乖的坐在餐椅上,自己扶着奶瓶喝奶。正当我夸奖她没多久,她就开始把玩奶瓶,翻过来倒过去,弄得牛奶洒的到处都是。我把奶瓶拿走,她就大哭,给她,又不喝,我喂也不喝。我彻底拿走奶瓶,坐在齐齐对面,一边看着她哭,一边很严肃的告诉她,奶瓶是不能玩,现在要喝奶。
齐齐继续大哭,没有中止的趋势。我硬着心肠抵抗。爷爷出来了,齐齐看到爷爷哭的更大声。爷爷指着奶瓶说,要喝奶。齐齐听了,又看看我,竟然停下来不哭了,换了一种观察的神情,似乎听明白了。但停了一会,又开始大哭。奶奶也出来了,齐齐一看,又哭的更大声了。
事实证明,这次的尝试真的很失败,最终还是我抱起齐齐来将她安慰好。剩余的奶也没喝完,虽然也没有给她玩喝奶的奶瓶,但却给了她另一个空奶瓶玩。
总结:
1.任何教育,以观点行为统一为前提。这次如果爷爷奶奶不出来,不知道会是什么结局。
2.讲道理、培养习惯也应该看情景。也许这次我挑选的时机不对,不应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操作。如果我先用其他玩具替换奶瓶,继续用奶瓶喝奶,也许就没有后面的哭泣与僵持。
3.这么小的孩子,暂时还不会和你耍心机,她表现出来的技巧,完全是一种本能的情感反应。但如果不注意,很有可能发展为一种惯性的骄纵。

疑惑:到底什么时候、用怎样的方式才能在引导宝宝的习惯和性格上取得好的效果呢?

[ 本帖最后由 niuwendy 于 2011-1-4 15:01 编辑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46 
经验值
1309  
注册时间
2009-7-27 

蒙特梭利纪律与自由谈

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中谈论纪律和自由,认为:
纪律必须通过自由去实现,真正的自律必须通过孩子的独立来实现。孩子只有成为自己的主人,真正认同并内化纪律和原则,才能实现真正的纪律,而不是通过外界的影响,强加于孩子而实现的纪律。

理论我很赞同,但我不能掌握分寸与时机。正如上面的例子。

《爱与自由》中强调,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但,怎样才不会使这种爱成为溺爱,成为孩子谈判的筹码?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46 
经验值
1309  
注册时间
2009-7-27 

关于孩子与大自然

蒙特梭利十分推崇通过大自然来给孩子教育。她列举了这样做的很多好处:
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与孩子观察的习惯,因为种植各种植物和养育动物都是逐日积累的,变化很细微,需要耐心的等待与仔细的观察。
大自然给予孩子最好的审美教育。无论是一朵花还是一片云,大自然的神工妙笔胜过世上最好的画家,在大自然中接受自然的教育,使孩子的审美大大提高。
培养孩子爱的情怀。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天然和孩子有着心灵相通的契合,可以洗涤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情操。
还有很多,我记不太清楚全部,以上也是根据我的理解而总结。

鉴于我自己的经历以及蒙特梭利的教诲,我打算在楼顶创建一个儿童乐园,并且争取到了爸爸的支持。大致要有:一个沙池(沙子是孩子们最热衷的玩具)、一小片土地(可以用来种植)、一个棚架(遮风挡雨的同时可以种植爬藤植物)。为了便于管理,这一小片乐园,应该是上锁的,除了我们家人之外,宝宝有权将钥匙赠送给她认为有可以共享的伙伴,当然,掌握钥匙的人要共同分担管理的责任。没有钥匙的伙伴,宝宝可以邀请他们一起去玩。
严格来说,这样的举措,是不符合物业管理规定的,但现在的孩子,几乎丧失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就当作给小区里孩子们共同使用的吧!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344 
经验值
2426  
注册时间
2010-2-6 


   
原帖由 niuwendy 于 2011-1-4 15:15 发表
蒙特梭利十分推崇通过大自然来给孩子教育。她列举了这样做的很多好处:
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与孩子观察的习惯,因为种植各种植物和养育动物都是逐日积累的,变化很细微,需要耐心的等待与仔细的观察。
大自然给予孩 ...



这个想法不错。我家有个小院子,现在只有滑梯。让孩子他爸也搞个沙池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46 
经验值
1309  
注册时间
2009-7-27 

原来学说话并不是从某一天开始的

昨天和奶奶一起整理齐齐的衣柜,翻出来好几双齐齐的小鞋子,就拿起其中一双绣着虎头的小布鞋来看。正好齐齐也走过来,就将这一双鞋子拿去了看。齐齐一直很喜欢这种虎头小布鞋,她现在正在穿的就是一双小一点的。她对着这双大一点的布鞋翻来覆很认真的看。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指着鞋子用很慢恨清晰的语调对她说:鞋子。谁知齐齐竟然跟着我含糊不清的念到:孩子。我和奶奶都惊讶的大笑起来。而齐齐仿佛收到了鼓励,高兴的举着鞋子走到客厅去,一边走一边说:孩子。还把鞋子高高的举起来给奶奶看。

下午的时候我又教齐齐说其他的东西,比如在她搬板凳玩的时候教她:板凳。但是没有鞋子那么明显的效果了。我突然明白了孩子学说话的步骤了。
1.很多人都觉得孩子是某一天突然学会说话的,其实不是,她可能每一天都在学说话。比如齐齐昨天学会了这叫做鞋子。
2.学说话,一定是从最感兴趣最熟悉的东西开始。比如鞋子,是齐齐自爬的时候就开始穿的,她还经常拿在手里看的。
3.学说话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把概念和实物联系起来的过程。如果脱离了实物教孩子说话其实是没用的。所以那些挂图啥的,其实我很怀疑有没有用。
4.最后,还是要看孩子的心情。因为齐齐正好在研究鞋子,所以才能明白鞋子这个东西和xie zi这个词语之间的关系。下午再教就一点效果都没了。所以还是不要强迫孩子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46 
经验值
1309  
注册时间
2009-7-27 

分享是怎么练成的

还是上午。齐齐要吃桔子。她现在学会了拿桔子递给我,要我剥皮,不再像以前一样拿到就啃了。
我给她一瓣桔子,她往嘴里塞一瓣。很快吃掉了一个。
又剥了一个给她吃。这时候我想起要教给她分享。于是我就先分给奶奶吃,奶奶吃掉了。又给她吃了一瓣。再递给她一瓣桔子后,我对跟她说:给妈妈吃一个吧。她竟然很爽快的就塞了一个到我嘴里。我高兴的吃掉了。随后又教她给奶奶吃,她举着桔子送到奶奶嘴边又往回拿,于是奶奶毫不客气的捉住她的手把桔子吃掉了。

总结:
1.只有当她过瘾之后才会分给别人吃,一开始就要她分给别人吃,那是不可能的。
2.还是不太愿意分给别人吃。因为下午吃桔子的时候她怎么都不肯分给我吃了。
好吧,当妈的还是淡定的等待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46 
经验值
1309  
注册时间
2009-7-27 

难道现在要自己吃饭了?

最近奶奶喂奶很发愁。因为小家伙一定要自己喝奶。具体表现是怎样呢?
1.像只小狗一样跟着冲奶的爷爷要奶喝。
2.做到餐椅里后要自己拿着奶瓶。拿到以后不是马上喝,而是先摇一摇,弄到牛奶都洒出来了,再塞到嘴里喝。喝了一小半,又拿出来,晃一晃,再喝。
以前只要10分钟的喝奶时间,现在变成15分钟甚至更长了。如果不是放在餐椅里喝奶,甚至会喝不完。

吃饭也发愁啦!怎么了呢?
1.要自己手抓着吃。好吧,这都怨我,前段时间她拉肚子要忌口,我们吃饭的时候为了让她也有个安慰,就将米粒或者菜叶放在她的餐椅上给她自己捡起来吃——这样比较好消磨时间,当妈的吃饭好安稳一点不是?好吧,现在养成习惯了,稀饭都要自己抓着吃了……
2.会用各种动作表示自己想吃什么。妈妈喂的西红柿不吃,往边上一推,向奶奶伸手去了,奶奶喂土豆呢。喂到嘴里了,还吐出来看一下,又用手塞回去。
3.要自己咬着吃。比如要自己咬鸡蛋、馒头、面包。甚至要自己拿着咬。结果咬的太多差点没被噎住。

我在想,难道现在就要让她学习自己吃饭吗?奶奶说现在学吃饭还太早。而且妖说,不能让孩子做她做不到的事情,否则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包包妈妈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87 
经验值
1190  
注册时间
2010-2-25 
BB生日
2010-08-12
留印学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46 
经验值
1309  
注册时间
2009-7-27 

齐齐的晚上

今天早上上班,和齐齐再见,小家伙哭的稀里哗啦的。我站在门外听了好一会,才慢慢的走开。知道她哭,却不能回去安慰她,这种心情真的是一种煎熬。我至今都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惟有在回家的时候努力的陪她玩耍。

齐齐对游戏的要求似乎更高了。吃完了晚饭,她就在屋子里转来转去。但是那些玩具都不能吸引她,她开始显得烦躁,哼哼唧唧。我猜测,她是想要和妈妈玩游戏。可是妈妈已经黔驴技穷,没有什么新游戏陪她玩了。所以,这两个晚上,基本上都是:听音乐(一边抱着她跳舞)、看天线宝宝。还有追逐游戏。

她最喜欢袋鼠送的音乐碟里面的第一首歌,每次这首歌一响起来,她就开始踢踏两只小脚。这首歌节奏感很强,是一首比较快的儿歌。这种类型的,齐齐都比较喜欢。而且,她对英文歌的兴趣似乎大过中文歌。难道这和英文歌的制作水准有关吗?

天线宝宝,是齐齐很喜欢的节目。每次看一小段,大概5分钟。我得说,喜羊羊灰太狼那种狗血的国产动画,真的是和国外相差甚远。仔细看天线宝宝,大脑袋、大屁股、小短腿、小短手,真是太符合婴幼儿的体型特点了。关键是,那么肥大的造型,还能看到很细致的动作,比如一只脚站立时,腿和屁股的颤栗。在情节上,也是充满了细节。比如教“坐下”。天线宝宝会演示各种不同的坐下:坐在凳子上、坐在草地上、大家抢着坐、有的站有的坐、一屁股坐下结果摔跤了……这会使宝宝更清楚的认识什么是坐下。场景的精致就不说了,那么大片的草地竟然是真的,那个远远的拱顶也是真的,那么多棵树是真的,兔子也是真的……比起我们国内一个摄影棚搞定一切,那简直太豪华了。

追逐游戏,实在是挺累的。就是齐齐在前面跑,我假装在后面追。她会自己选择一个地点或者一个人作为终点目标,如果成功到达就开心的大笑,当然,被我捉住也是哈哈大笑。我们有时候围着小帐篷追,有时候从房间追到客厅。有时候我还故意迎面向她追过来,她立刻掉头就跑,紧张的咯咯笑。这个游戏她可以玩半小时!可怜的妈妈其实挺累的,因为我通常都是弯着腰追她,好使她比较容易看到我的脸。

之前和她玩的躲猫猫、找东西、开盒子啥的,齐齐现在都不玩了。我又没有新游戏了,真是青黄不接啊!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帖子
296 
经验值
2120  
注册时间
2009-10-22 
BB生日
2009-12-02

很佩服寶媽的耐心與細心

很佩服寶媽的耐心與細心,這是很多媽媽都做不到的,包括我。

我認為,寶寶的性格主幹部分是天生的,每個BB都不一樣。
你家BB看到你上班會哭,我家的從來不會,他現在已有1.2歲了。你家的很懂事,知道媽媽的離開。
我BB從不怕生,也不粘人,小點的時候誰都可以抱他,交際能力也不錯,可能與他奶奶從小就帶他到小區下面玩有關。但長到10個月後就有選擇性的讓別人抱了,可能是他有意識了。他可能去鄰居阿姨家和別人一起睡。對他這一方面我一直很驕傲。我沒有特別培養他。

另外,我看到寶媽家庭成員和我一樣,有奶奶和爺爺。請教一下你是怎麼與奶奶一起教育小孩的呢?
我BB奶奶個性比較強,不喜歡聽我的意見或建議,說她這樣做不對更不行,她很喜歡在BB房間放好多雜物(舍不得扔東西),上次搞衛生,我說她不要的就要扔,BB房間放這麼多東西不好,然後她很不高興,我們吵了幾句。我對她很多教育BB的地方都不是太滿意,但又不能說,說了她不高興,不說對BB又不好,好難做呀。我的其他朋友也有這種問題。
但是我看到你教育BB好像以你一個人說了算,奶奶對你還是挺不錯的,不知道有沒有遇到我的困難?

Rank: 12Rank: 12Rank: 12

帖子
207 
经验值
986  
注册时间
2007-11-11 


   
原帖由 niuwendy 于 2010-12-16 10:21 发表
对宝宝的教育问题,家里开始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基本上,没有人赞同我
昨天奶奶说,我太惯着宝宝了,什么都由着她,比如,给宝宝玩不应该玩的东西(奶奶认为的)。爸爸也认为,允许宝宝玩手机什么的是不对的, ...


我也是觉得,没有什么不能给宝宝玩,只是很多东西在他玩的时候注意就可以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46 
经验值
1309  
注册时间
2009-7-27 

回复 54楼 的帖子

其实,我也遇到一样的问题。奶奶有时候也是不赞同我的意见的。比如她喜欢训练宝宝尿尿和拉粑粑,我觉得这样会给宝宝很大压力,所以不主张这么早开始训练。再比如,我“放纵”宝宝挑选她想要的东西,现在宝宝想要东西就会哼哼唧唧甚至伸手抢,如果不给她还会哭。这点奶奶也不同意,说我什么都依着她。但我认为宝宝有自己的意愿是好事,有些不能玩的,她哭我也不会给她,但大多数时候我都会给宝宝玩。

所以,总结来说,任何家庭,都可能出现观点不一的情况,就算是爸爸也有可能不同意妈妈的观点啊!对于这一点,我的做法是:

1.争取爸爸和妈妈统一战线,赞同妈妈的观点和做法。

2.对于老人家的教育观点甚至持家办法,以求同存异的精神吧!也就是,对一些不是很重要的东西,就放手让老人家管,即使你不同意,也保留意见吧!这时候,需要妈妈多忍让一下了,没办法!

3.如果忍不下去怎么办?跟爸爸沟通,让爸爸去和奶奶说。反过来,如果是外婆,那就妈妈说。还可以在现场就事论事的以和蔼的态度提出建议和方法,但如果对方不同意就不要继续争论,还是留给爸爸去沟通吧。

4.妈妈自己要多学习,还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比如,因为我看了很多育儿的书,并且非常注意观察宝宝,因此我提出的观点和做法,特别容易赢得爸爸的信任,所以爸爸就毫无阻力的支持我了。同时,我也注意是不是有不对的地方,比如是不是确实纵容宝宝了,也要注意及时改正。

其实,我想,婆媳问题自古就是大问题,要想保持和睦,只有双方共同忍让。忍不下去的时候,就送爷爷奶奶回老家休息一段时间吧!

[ 本帖最后由 niuwendy 于 2011-2-6 22:30 编辑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46 
经验值
1309  
注册时间
2009-7-27 

回复 55楼 的帖子


找到同盟了,哈哈!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46 
经验值
1309  
注册时间
2009-7-27 

我们要教给宝宝什么?

这个话题真的是有感而发。

      不知道奶奶是不是对我有意见还是累了,这两天总是抱怨,要么是宝宝吵人啦,要么是宝宝太调皮啊,尿尿不听话啊等等。是啊,齐齐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有主意了,想要的东西一定要拿到手,没有游戏玩的时候就吵吵闹闹无法安静。也许这在奶奶眼中,是不听话的典型表现吗?奶奶今天还批评我,说我太依着宝宝,什么都给她。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要说的就是,我们喜欢什么样的宝宝?

       对奶奶来说,也许喜欢听话乖巧的宝宝。也许这种宝宝是大多数大人都喜欢的。但,我不希望齐齐成为这种孩子。

       孩子终究会长成大人,那时候,父母还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乖巧吗?可能更希望孩子有想法有能力吧!而听话惯了的孩子,长大了还能有自己的想法吗?

       所以,培养孩子,是为了孩子未来能够更快乐更好的生活。童年是短暂的,而在这短暂的童年里,为了大人的方便与喜好,养成宝宝听话的习惯,其实是对孩子未来的不负责任。

       即使是从宝宝的天性来说,压抑孩子自己的想法,而非要将大人的想法灌输给孩子,这也是不恰当的。这种做法,即使是在成人世界中,也是不受欢迎的,更何况宝宝?

       我们习惯了教宝宝做什么,不做什么,是因为宝宝的想法可能会给大人带来一堆麻烦,比如肮脏的衣服、乱七八糟的墙壁。同时,还因为我们比宝宝强大。但这不是理由。

      如果我们真正的爱孩子,就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比起听话的宝宝,我更希望能教会宝宝自己观察、思考、判断。

[ 本帖最后由 niuwendy 于 2011-2-6 22:59 编辑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46 
经验值
1309  
注册时间
2009-7-27 

建立规则之我见

前面说了,要给予宝宝充分的自由,让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但这不是说,我主张无政府主义的教育观点。规则是要建立的,但如何建立,我有我自己的想法。

曾经在前面说过,蒙特梭利对于纪律与自由的观点。我相信,规则与纪律,只有内化成为孩子自己的认知,才能真正的得到执行。而要想孩子内化这些规则,必需要使孩子理解这些规则。怎样理解?我相信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孩子自己去体验和发现,而决不能靠大人的强行约束。(当然,由于孩子缺少判断力,必要的保护是需要强制执行的,比如齐齐不能玩锋利的刀具。)

今天,也有一个有感而发的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

齐齐去公园玩,看到摆着很多菊花。她高兴的走过去,稀里哗啦将菊花的花瓣全撸了下来。我们的社会规则约定,破坏的行为应当被禁止。那么齐齐的行为是不是也应当立即阻止?

但我没有阻止齐齐。我现在的阻止,只会引起她的反抗,她最多只会理解成为:花不许摘。但她不知道为什么不许摘。

旁边的一个女孩,比齐齐大一点,也在高兴的撸花瓣。她的妈妈和哥哥用语言阻止她:不能撸,不然警察会来抓你的,保安会来抓你的。对于这个女孩,她可能理解成为:花不能摘,因为摘花会被抓。

如果这个女孩长大了,她可能不会摘花,因为她害怕被抓。但可能在没有人的时候,她会偷偷的将那些花全都摘光。这种人难道不是很普遍吗?

其实,之所以不能摘花,有很多原因,:那些花很美,为什么要破坏呢?花也是生命,应当珍惜生命。摆在公园里的花是公物,是属于所有人的,是为了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欣赏,所以应当保护花。只有最差劲的原因才是:摘花会被抓。

现在的齐齐,肯定无法理解这么复杂的东西。现在阻止齐齐,最多只会形成齐齐的条件反射,一听到妈妈大喊的声音就知道自己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就像狗一听到敲盆子的声音就知道要吃饭一样。

只有当齐齐学会了欣赏花的美,她才能真正的从内心去爱护这些花。但要学会欣赏,就得接触,就得破坏。这是必经的道路。容忍孩子的破坏 ,给孩子自己探索和发现的机会,这才是建立规则的方法。

[ 本帖最后由 niuwendy 于 2011-2-6 22:29 编辑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46 
经验值
1309  
注册时间
2009-7-27 

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

齐齐爸的同事,孩子快2岁了,不爱说话,不爱和其他小朋友玩。他的妈妈担心他有自闭的倾向,还带宝宝去看过儿童心理学医生。大年初一那一天,我第一次见到这个“有问题”的宝宝。

其实,在我看来,这个宝宝没有什么不正常。长的很健康,除了不说话,没什么表情,不会主动和大人或小朋友亲近。我反而觉得宝宝的父母才是“有问题”。

仍旧以例子来说明。

见到嘟嘟(宝宝的名字)的那天,是和齐齐爸一起去给老师拜年。那天人很多,而地方又很狭窄。嘟嘟比我们先到,看起来嘟嘟不怎么有兴致。不过齐齐更不高兴,甚至大哭起来。通常宝宝都不会喜欢这种人多而封闭的环境,情绪不高也没什么问题。

齐齐很快就情绪好转了。我抱着齐齐和嘟嘟打招呼。嘟嘟的爸爸抱着他。只听见嘟嘟爸爸开始对儿子教育了:嘟嘟,妹妹的头发在哪里啊?手在哪里啊?耳朵在哪里啊?嘟嘟慢吞吞的指向齐齐的耳朵,嘟嘟爸爸又高兴的说:嘟嘟,那是妹妹的左耳,妹妹的右耳在哪里呀?

当我听到这一段话,我都快崩溃了。我顿时十分同情嘟嘟。我相信嘟嘟的爸爸和妈妈,一定是希望儿子将来成龙成凤,要早早的开始学习。才两岁的宝宝,就要辨认并记住这么多东西,实在是太大压力了。而且,和小朋友打招呼一起玩耍不是更重要吗?难道是辨认左耳朵和右耳朵才更重要?

在交谈中,嘟嘟的爸爸妈妈不断的提到嘟嘟的“问题”。当嘟嘟走开去摸墙壁的时候,当嘟嘟拉着妈妈去电梯的时候,嘟嘟的爸爸妈妈都认为这是嘟嘟“自闭不合群”的表现。其实,我认为嘟嘟的爸爸妈妈根本没有认真倾听嘟嘟的想法,而是将自己的期望和做法一股脑的加在嘟嘟身上。时间一长,再活泼的宝宝都会变的封闭的。

作为一对高知父母,在教育方面却一点都不“高知”,天下有多少父母,是这样满怀着对孩子成功的期待来教育的呀!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争取培养一个快乐宝宝——齐齐妈的家教笔记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5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