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首页34567891011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458 | 浏览: 9389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个人对生本教育的一点理解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82 
经验值
410  
注册时间
2009-11-13 
BB生日
2002-10-30
谢谢Joycelyn的推荐,我拜读了阿卡卡西的贴子,说实话有些震惊。蒙式孩子在中国这个特定的环境产生如此“负面”(negative)的影响是我料想不及的。我之前了解到蒙式教育的一个弊端是强调“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而对孩子的社交能力(social skill)缺乏正面影响。而我是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social skill 和 communication skill的。

欢迎新加入我们论坛的妈妈。我们有相同的目的走到了这里。开学三个月,我也郁闷了至少两个半月直到认识生本教育的理念。我原来并不知道中国也有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换句话说我没想到师本教育给我作为家长带来那么大的困惑。几次冲动想坐到校长办公室,但终究还是抑制了这份“不成熟”的冲动。我希望下学期就转入生本学校。最最渴望之后五年不需要再择校了,因为九月前的择校可是给我们“初来咋道”的“外国人”上了生动的一课。相信我们都能做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正确选择。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3103 
经验值
17969  
注册时间
2008-10-27 


   
原帖由 经纬 于 2009-11-29 22:42 发表
谢谢Joycelyn的推荐,我拜读了阿卡卡西的贴子,说实话有些震惊。蒙式孩子在中国这个特定的环境产生如此“负面”(negative)的影响是我料想不及的。我之前了解到蒙式教育的一个弊端是强调“个人主义”(individualis ...





我感觉蒙氏教育对阿卡卡西的影响,是她相对独立的思维方式和对生活多方面的兴趣,而应试教育的单一导向使得她和周围的人,思想上产生距离。倒并不是单纯的社交能力问题(她也说一直不缺朋友,只是内心深处无法有更深的交流)。她放弃高考,出走去体验生活的两年,让我联想到美国的高考,不仅仅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社区服务、义工或者兼职工作经验是重要指标。如果中国的教育体制中也有类似的安排,那么阿卡卡西了解外面的世界的渴望,也许就有个很好的途径,不至于有那么多困惑和苦恼,甚至要放弃学业。必须承认我们的教育和生活相当脱节,除了高考会考到的课程,大部分的学校就没多少课程可供学生选择了。除了读死书、死读书,学生对社会的了解非常有限。大部分人可能无所谓,对阿卡卡西这样敏感而又富有才智的人来说,就会觉得痛苦。若干年前,像她这样的例子几乎绝无仅有。现在的蒙氏学生和家长多了很多,环境慢慢在改变。这个贴出来之后,议论很多,有佩服阿卡卡西和她妈妈的,有批评蒙氏教育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反正个人和社会格格不入,可以解读为个人的问题,也可以解读为社会的问题。

我所感觉到的蒙氏欠缺之处,一方面是传统的蒙氏教育艺术方面相对薄弱(不过前天,在幼儿园和一个在美国从事蒙氏教育四十余年的专家座谈,特意问到这个问题,她说目前的蒙氏教育已经做了调整,增加了不少艺术内容),另一方面是蒙氏教育强调的秩序感。阿卡卡西是个内在规则意识非常强的人,会看很多事不顺眼,和人理论,不讨人喜欢。这是好是坏,见仁见智。我在自己孩子和他们幼儿园小朋友身上也看到类似倾向。三岁多的小孩会批评同伴的不良行为,甚至会对成人的言行做出判断。在中国社会这样的孩子大一点,绝对会让不少老师(特别是师本教育下的老师)头疼。这也成为蒙氏孩子幼小衔接的问题之一。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和生本教育做个类比,看看蒙氏教育、生本教育(这两者核心都是以学生为本,对个体高度尊重,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传统的师本教育之间的差异有多大。一个有头脑、有独立意志的人培养出来,在现实环境中有可能遇到的挫折,现在希望孩子受生本教育的家长也需要有一定思想准备。我相信生本教育培养下来,不仅仅是孩子掌握多点知识和提高能力,还有更深远的影响。像前面邦邦妈咪提到的,需要家长给孩子准备多一点的出路。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30 10:37 编辑 ]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82 
经验值
410  
注册时间
2009-11-13 
BB生日
2002-10-30
我想请教小诸葛之母,以你对生本教育的研究,生本初级阶段(基础教育)需要多长时间?这个问题有些功利,因为我们计划在中国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按五年计划,老大上完五年级,老二四年级,老三二年级之后就撤退的话,这期间的基础教育接近“完整”吗?谢谢!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104 
经验值
4185  
注册时间
2013-5-2 
BB生日
2015-02-12
来学习了。

Rank: 20Rank: 20

帖子
4577 
经验值
25357  
注册时间
2009-3-27 


   
原帖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29 23:35 发表
阿卡卡西是个规则意识非常强的人,会看很多事不顺眼,和人理论,不讨人喜欢。这是好是坏,见仁见智。...



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会成为阿卡卡西这样的人,当然他也成为不了

首先,关于自由。我对儿子强调的是,你可以享受某些权利,比如不上学,但是相应的,你也要承担某些责任,比如独立地养活自己。家长要做到的是让他知道他的行为的结果,而他要思考和决策自己是否能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

这一点上我也不想说阿卡卡西什么了,因为这也是很多网友质疑她的地方,难道蒙氏的自由就是为所欲为么?

我认为,蒙氏的给孩子以自由,是建立在孩子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基础上,所以给孩子自由度的大小,因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而异

其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指懂得多种假设前提的360度思维(而不是非黑即白),掌握有效解决问题的手段,保持开放、学习心态的人。我儿子还小,但我是打算这么教育他的

父母对孩子放手,是在孩子差不多能走的时候,如果对刚生下来的孩子,你怎么放手,他也只有趴着一个结果

阿卡卡西虽然说是蒙氏教育出身,却依然会有在我们看来是青春期的叛逆行为,她认为叛逆是必然的,是蒙氏教育的结果之一。要换个不那么有钱,甚至是穷苦家庭的孩子,谁能承受得了有个这样的孩子呢?

难道由此可以说,蒙氏教育是不能普及的么?

我认为,蒙氏教育的孩子,会有青春期的困惑,但应该具备比传统教育更高的EQ(这取决于他能多维思考问题),不应该出现叛逆。比如我的儿子现在会跟我沟通他遇到了什么问题(有几个他不喜欢的同学),他从哪几个方面来想(现在来说他只想到好坏两面),然后权衡利弊,决定自己的应对办法

我这说法如果被阿卡卡西看到,估计会说我功利了

第三,我一直灌输给孩子的一点就是平等和尊重是相互的,相信这一点也是很多家庭会灌输给孩子的

我对孩子从来是平等的,他可以请求我做什么,我也可以请求他做什么,尽管他只有五岁,我懒得去晾衣服,也会请他帮忙,他炒股赚的钱,我会要求拿来帮补学费。从平等中得到的尊重,会让孩子明白尊重是怎么来的,不是靠职位,不是靠能力,不是靠金钱,而是靠给予。只是我家老人是绝对不肯配合的,头疼ING

阿卡卡西所得到的平等和尊重,更大部分是单向的,所以,她会有人际关系的困惑,虽然她归咎于中国人就喜欢搞人际关系,但若说到她的高中同学,懂得什么人际关系呢,为什么她也处不好?

我儿子前两个月跟幼儿园老师的关系出现问题,老师不尊重他,反过来要求他尊重老师,于是他当老师透明。这件事我插了手,一方面要求老师注意,她对学生的尊重是相互的,另一方面不断说服儿子先尊重一次老师。结果是两个月下来,由过去的僵持,转变为现在相处得特和谐

Rank: 20Rank: 20

帖子
4812 
经验值
28110  
注册时间
2007-4-15 
我对蒙氏教育一直不大关注,小女读幼儿园的时候,和小区邻居的孩子一直读小区那个山寨幼儿园,感觉方便又亲切,和邻居的孩子们的感情很好,一直到现在还是很铁的朋友,所以从来没想过转出去,于是对幼儿园的各种模式也不太关注。

后来,孩子读书了更加不会回头再读,就更不关注了。

今年上半年,我带女儿参加一个小区的义工活动,遇到同一小区一个从小蒙氏教育出来的孩子(和我女儿同龄),把我吓得那个厉害啊,怎么说呢?

一个唯我独尊,不欢迎小伙伴,对任何人(成年人或小伙伴)都出言不逊,有孩子语言顶撞她,她不喜欢就跳上桌子追打那个孩子的小姑娘的形象在我脑子里非常鲜活,也许非常片面,如果蒙氏是制造这样的“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的孩子的地方,我很开心我没有送她去。

[ 本帖最后由 九月微凉 于 2009-11-30 06:49 编辑 ]

Rank: 20Rank: 20

帖子
4812 
经验值
28110  
注册时间
2007-4-15 


   
原帖由 小诸葛之母 于 2009-11-29 22:21 发表


不会不会,这个不用担心:)

因为社会需要、ZF需要、投资商,大家都需要私立学校,所以无论如何都不会消失的,只是理想的私校会不会有多少就是个问题了。



番禺区的私校比例太多,番禺区教育局一直被炮轰得厉害,现在番禺区教育局的做法就是让生源不好(达不到某条线),统考成绩不佳(也是达不到某条线)的私校收编,重新变成公校,丽江花园的莱茵学校,就在今年9月正式转为公校。

这些在夹缝生存的私校,有部分应该还是很有被改公校的危机感的,既然如此,我觉得生本是这类学校的一条生路。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帖子
17 
经验值
75  
注册时间
2009-9-6 
BB生日
2003-09-21

回复 141楼 的帖子

爱上了这个论坛,所以一大早就过来看了。

经纬,我和你的情况比较相似,对国内传统教育有着同样的顾虑和疑惑。

我现在的问题并不是小孩的学习跟不上。我儿子比较爱学习,有较强的积极性,也敢于在课堂发言。但是,学校的模式是需要听话的学生,需要学生必须全盘接受老师所教授的一切,而不是允许和鼓励学生的个人思想创造。在公开课上,令我感触很深也很气愤,上课的内容和模式不但连我也觉得沉闷,而且老师的态度比较凶,她对学生说,“我让你们拿笔的时候你们才可以拿笔,我让你们放下笔的时候你们都必须全部放下笔”。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能吸引我儿子学习的兴趣。。上完公开课的当天上午我就想安排转学。。我很可怜我的儿子!

在开学后的两个月,老师一两周就会给我打电话,说我儿子虽然很聪明,接受知识很快,但在上课时动作多,说话多,影响其他人上课。。。与其他同学相比会有比较明显的差别。

我一直很困惑,我不怕他学习不到知识,但是,我很怕这种教育方式会打压他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不到他学习的习惯和态度,因为我知道小学初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事情,会一直影响他日后的学习。现在他每天放学回来,我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今天在学校过得开不开心啊?”。

每个小孩都有自身的差异,男孩和女孩也有所不一样。所以我想,生本和师本与否,应该也要结合小孩自身的性格和特长,且考虑小孩是否能中长期在国内读书生活。不晓得大家是否赞同?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3103 
经验值
17969  
注册时间
2008-10-27 


   
原帖由 昔我往矣 于 2009-11-30 03:39 发表


阿卡卡西所得到的平等和尊重,更大部分是单向的,所以,她会有人际关系的困惑




她确实是个特例,所以更容易和周围的环境脱节。但养育一个蒙氏孩子,或者送孩子受生本教育背后,需要家长意识到这类教育模式会使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与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确有差异。之前有关生本教育的一个帖子中提到一个叫“小米粒”的骏景小学的孩子,给我印象很深。九月微凉和小诸葛之母应该还记得。一个小学毕业生在小区论坛上主动发帖,大谈生本教育在他们学校的成功,并勇于接受成人的质疑。姑且不谈她的论点论据是否都站得住脚,透过文字中可以读到一个有思考能力还有热情的孩子。问题是老师和家长,以及我们周遭的社会环境是不是都能做好准备,接纳这样的孩子,给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还是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时不时地跳出来打压?我很怀疑。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成人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我们能不能跟上他们成长的脚步,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做老师,都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了解孩子成长不同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促进他们心智成熟,鼓励他们探索周遭的一切,走向独立。但未必每个人都愿意或者有精力去学习,极端一点的甚至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像148楼提到的老师和这样的教育环境,并不鲜见,是很无奈的现实。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30 11:56 编辑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3103 
经验值
17969  
注册时间
2008-10-27 
“每个小孩都有自身的差异,男孩和女孩也有所不一样。所以我想,生本和师本与否,应该也要结合小孩自身的性格和特长,且考虑小孩是否能中长期在国内读书生活。不晓得大家是否赞同?”

我觉得有道理,因人而异吧。趋利避害的做法是选择让孩子长大后更容易适应环境的教育方式。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30 11:05 编辑 ]

Rank: 20Rank: 20

帖子
4812 
经验值
28110  
注册时间
2007-4-15 
小米粒的帖子好像就是我推荐的,但原帖我忘记了在哪里了,应该是在骏景论坛吧,

小米粒,这样的孩子我肯定很喜欢很接受,如果这是生本出来的孩子,那么我爱生本;

蒙氏出来的孩子我接触的很少,唯一记得的一个,我确实不喜欢,感觉上那个孩子已经把尊重理解成了全世界都要尊重我,我只需要挑剔任何人。我实在不能接受如此不友好(NICE)的孩子,我非常纳闷,西方教育很强调友好(NICE)的,如果蒙氏教育出来的是唯我独尊的荆棘,那是哪个环节出了错?

据我所知,现在这个蒙氏女孩在南奥读小学(当她随口不断的打断当天活动组织者的发言,结果大家干瞪眼,组织者说不下去,活动也无法进行,最后组织者不得不要求她等他发言结束后才质疑的时候,她说她在南奥上学,她上课也是这样想发言就发言的),感叹一下,南奥的老师倒是挺不错,能够接受这样的孩子。改读其他学校,一定会被打压得厉害,即使读生本,我相信老师们也受不了她。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3103 
经验值
17969  
注册时间
2008-10-27 


   
原帖由 九月微凉 于 2009-11-30 10:52 发表
小米粒的帖子好像就是我推荐的,但原帖我忘记了在哪里了,应该是在骏景论坛吧,

小米粒,这样的孩子我肯定很喜欢很接受,如果这是生本出来的孩子,那么我爱生本;

蒙氏出来的孩子我接触的很少,唯一记得的一个 ...




每间蒙氏学校对蒙氏理念的解读不同,每个孩子还有家庭环境都有差异。很难说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呵呵...... 我也觉得这个女孩欠缺礼貌。小米粒的帖子是你推荐的没错,所以说你一定记得。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30 11:00 编辑 ]

Rank: 20Rank: 20

帖子
4812 
经验值
28110  
注册时间
2007-4-15 


   
原帖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30 10:49 发表
“每个小孩都有自身的差异,男孩和女孩也有所不一样。所以我想,生本和师本与否,应该也要结合小孩自身的性格和特长,且考虑小孩是否能中长期在国内读书生活。不晓得大家是否赞同?”

我觉得有道理,因人而异吧。 ...



我的思路是用繁入简易,由易入繁难,有条件的,选择让孩子的成长期经历繁复一点,到走出这个纷繁的社会,也许就会容易一些。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帖子
17 
经验值
75  
注册时间
2009-9-6 
BB生日
2003-09-21
对于我们这种小孩迟早都要回国外长期生活和发展的,通过以上各位对生本和师本的优劣分析,我认为应该还是生本比较合适。我希望我自己的小孩是自信且有独力能力的,这样能更好地适应国外的生活。

只是,目前如何能选择好的学校和老师,看来则是另外一个话题。我也相信好的老师比好的学校要强。选择不容易啊,有很多客观的因素都需要考虑,有时也要靠运气。。。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82 
经验值
410  
注册时间
2009-11-13 
BB生日
2002-10-30
谢谢九月,我最近学习各位关于生本的贴子以及相关的文章常常到零晨两三点。这回真得做足功课了。我相信生本应该是更好的选择(better choice)。能否成为the best还有待日后的体验。至于蒙氏教育在美国还是很受欢迎的,很多都开在社区甚至家里。我之前提到individualism的“弊端”其实是一个“争议”,还谈不上“弊端”。毕竟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传统师本教育对学生和家长的不尊重以及不平等待遇似乎已被国人“默默”接受,在这点上我的感触是很深的。再说“fundraising"对美国亚裔进入一流大学的影响,也是个美国主流的社会问题,需要另外探讨。感谢群体的智慧,让我受益非浅。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2614 
经验值
17762  
注册时间
2008-4-2 
大家好像对生本二字趋之若骛

其实有个别学校的生本只是流于形式,有人来听课的就生本,没人听就按老路走.其实就是做秀.离真正的生本还很远.

而且郭教授对生本自己也语焉不详.如何走上生本之路,怎么样才叫生本,他自己也说不清

奉劝各位妈妈不必太在意此名声.就如什么健康促进学校,绿色学校,只是多个头衔罢了.

说了点反调,希望LZ不要介意.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3103 
经验值
17969  
注册时间
2008-10-27 


   
原帖由 嘻嘻又哈哈 于 2009-11-30 13:44 发表
嘿嘿,怎么这里这么多教育专家的。
说实话,我是搞教育搞了十几年的人,都没这觉悟。
这里有位妈妈(对不起,不知是男是女,在这混,姑且算是妈妈),这里有位妈妈很奇怪的,大概一年前的说法与这个贴的说法有出入 ...




这里没有自诩的专家,只有一群关注孩子成长的父母。所谓的觉悟,就像经纬说的是“集体的智慧”。抱着开放的心态,每个人的观念都有可能改变。别说一年那么久,哪怕是一个月前,一两天前都可能不同呢。我也接触过很多搞教育搞了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人,没觉得觉悟和从教时间长短成正比。(*^__^*) 嘻嘻……,拿我自己来说,有了孩子之后,不断学习才慢慢开悟。包括前两天接触到的美国蒙氏专家,也说之前虽然做了不少年大学老师,在为孩子选学校时,才开始了解蒙台梭利教育,了解孩子,懂得教育。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30 15:31 编辑 ]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个人对生本教育的一点理解
快速回复
上一页首页34567891011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