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49 | 浏览: 3839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洞悉孩子心理的秘密——实用儿童教育方法和技巧 ...

  [复制链接]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帖子
20757 
经验值
114851  
注册时间
2006-2-20 
BB生日
2006-07-18

荣誉版主

片刻小坐,呵呵,又见到你啦!
   你说孩子穿袜子的事情,我想,她可能是不喜欢穿,更可能是她当时正高兴着呢,你给她穿袜子破坏了她的好心情。
   强迫她穿,是没办法的办法。在此之前,不妨试试别的办法,一般说来,这么大的小孩子,喜欢你和她做游戏。如果能让她把穿袜子这件事情当做游戏,她可能又获得了一个新的快乐。
   说说我以前用过的办法吧:
   我撑开袜口:来,咱俩做个游戏,看我们能不能把丫丫藏起来!如果旁边有别人,我也会这样对孩子说:咱把丫丫藏起来,一会爷爷就找不到了,(假装找)宝宝的丫丫怎么不见了呢?旁边的人一般都会配合,假装找丫丫,这时候小宝宝就会迅速地把脚“藏”到袜子里去,然后大人再假装找不到,很着急的样子,她会很开心,很自豪,仿佛真的被她藏起啦了。等看你实在着急了,她还会忍不住告诉你。
   当然,这个游戏的语气很重要,如果语调很平,小孩子就不觉得好玩,如果用很调皮、很惊奇的语气说出来,效果特别不一样。
   另外,你和她说是为她好,凉着怎么办,她可能似懂非懂。这个也可以考虑一个更形象的说法,告诉她脚凉了会怎么样,比如会肚子疼,会打针什么的。然后告诉孩子,穿上了就不会了。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帖子
20757 
经验值
114851  
注册时间
2006-2-20 
BB生日
2006-07-18

荣誉版主

35.孝顺的接力棒
  
  
  
   我小的时候,老爸常说一句俗语“老猫房里睡,一辈留一辈”。老爸很重视家族精神的传承,他认为很多东西并非遗传,而是在言传身教间悄无声息地传递。
   现在回想起来,老爸的某些做法,并非随意而为,而是基于苦心积虑的设计。
   爸爸常常给我们讲奶奶这一生多么不容易。他讲故事很动感情,说起奶奶年轻时的辛酸往事,听的我们唏嘘不已。可惜奶奶被气管炎困扰了十多年,五十几岁就过世了。爸爸当时每隔几天就步行到几十公里外的地方给奶奶抓药,早早地走,掌灯时分才回来,马不停蹄地走一天,就是为了奶奶早点吃上药,少一点痛苦。这些故事和情感深深地铭刻在我们这些幼小孩子的心灵深处。
   关于如何对待爷爷,老爸没怎么语重心长地教导过我们。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倒是做了一些铺垫。有时候,他会买些好吃的东西,打发我们给爷爷送过去。我至今都记得,有一次爸爸买了好多东西,装在一个很大的袋子里面,我当时个头挺小的,背着给爷爷送去的。在路上,别人好奇地问里面是什么,我就特自豪地告诉他们,这是给我爷爷买的好吃的!他们夸我懂事,脸上是羡慕的表情。爷爷自然是眉开眼笑,我们爷俩打开尝了尝,其他的放进柜子里。当时爷爷在老叔家住,如果我们家做爷爷爱吃的饭菜,或者来客人,老爸就让我去请爷爷来吃饭,并且告诉我,以后这件事就归我管了,不用请示。这是我特愿意做的一件事,我还真尽职尽责,执行的绝对到位。我对爷爷爱吃的东西了如指掌,有一次我家连续吃了好几次煎饼,我要去请爷爷过来,老妈说今天家里没什么菜,再说你爷爷都吃好几顿了,今天就不去了吧。我当时特较真:可是他没吃今天这顿啊,再说了,我爷爷又不是外人,吃咸菜也行。老妈不再阻止我。还有一次,我家买了一汽车煤,送到家里已经深夜,我们招待司机吃饭,我要去请爷爷,老爸说你爷爷早吃饭了,估计都睡了,算了吧。我坚决不同意,老爸也不拦我,问我敢不敢去,我很肯定地说“敢”。我拿了个手电筒就出了门,离爷爷家虽然只有几百米,但路上一片漆黑,当时很多家的狗都不拴着,夜里在村子里跑来跑去,我就遇到了好几条,还好它们嘴下留情。爷爷果然睡了,他听说我自己来的,吓坏了,连说“狗咬着你可咋办”?我当时只有八岁,现在想起来我自己都后怕——万一哪条狗心情不好……
   有时候亲戚朋友夸我们家对老人好,爸爸就把功劳推到我们这些小孩身上。他说,我们家这几个孩子对他爷爷好着呢,根本不用吩咐,只要见家里有客人,你就等着吧,一会准把老爷子请来,家里做他爷爷爱吃的东西也一样,哪一顿都不能落下……上面的两个例子爸爸时常提起,所以我至今还记得。
   每次去请爷爷,我们爷俩走在路上,村里的老人都很羡慕,总是用玩笑的语气和爷爷打招呼:哟,这老爷子今天又有请啦!
   亲戚的夸赞,爸爸的肯定,村里人的羡慕,再加上爷爷的欣慰,使得我们这些孩子对爷爷越来越好。
   等我到外面读书,有了点自己的零用钱,我就省吃俭用地攒下来,每次放假都给爷爷买点东西,爷爷的指甲刀、挖耳勺、钥匙链、手电筒、扇子、收音机等等的小物件,都是我给他买的,爷爷把这些东西当宝贝一样,一直用到过世。当然,更多的时候,我是给爷爷买零食,他爱吃麻花之类的东西,我每次都给他买,看着爷爷吃,比我自己吃都香。
   等我叔叔的孩子长大,对爷爷也是一样的好,有一次我见陶然正跑着玩呢,见到爷爷,什么也不说,就把他口袋里的零食一把一把地放在爷爷手心,转身又和小朋友玩去了,他当时也就三四岁,我在旁边看着好感动。
   常听身边的人慨叹“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可是,我们也见过养了儿还不知父母恩的,我想,孝顺这件事,需要在生活的细节中教会孩子。
  
   一、赋权给孩子。其实,我的很多教育方法是从老爸那里学来的,比如说赋权。很显然,如果他每次都吩咐我去请爷爷,我未必乐意,比如正玩得热火朝天,才不想中断手中的游戏,说不定还不耐烦。但老爸把这个权力完全交给我就不一样了,一个小屁孩,忽然觉得自己无比重要,仿佛大权在握——爷爷吃得好不好,全看我的啦!这也间接培养了我的观察能力,爷爷不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最爱吃什么,我都特清楚。后来我总结了一点:如果合理地给小孩一点权力,他绝对不会把它糟蹋了。
   二、间接赞赏的力量。说实话,老爸在亲戚朋友面前夸奖我们孝顺,真是特别受用,那感觉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如沐春风!这些赞赏像长了腿一样,在亲戚中间流传,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遭到”夸奖,于是更卖力地对爷爷好,如此形成了一个赞赏的循环。
   三、身教胜于言传。身教如何重要,已经是老生常谈,这里略过。我关心的是,身教是怎么发生和延续的,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了什么?以孝顺这件事来说,如果老爸仅仅是赋权给我们,或者买点东西给爷爷,我们未必会对爷爷有那样深厚的感情。听说爸爸十八岁就挑起了家里的大梁,许多的困难都是他独自面对。那时候爷爷才四十二岁,就此退休,当了三十年甩手掌柜的。在我看来,爸爸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爷爷不再费心劳神,这是最大的孝顺。是父亲的行动感染了我们。
   四、不拒绝孩子的付出。爷爷就是个老实巴交的老头,但他有个无人能及的优点:孩子对他的好,他照单全收!我们请他吃饭,他从来不说不去,如果哪天没请他,他也不介意。就算三岁的孩子给他零食,他也乐于接受,安心享用。我读书的时候,也没多少零用钱,但我给他买东西,他从来都是特开心,珍惜的不得了。当然,他也嘱咐我下次别买,我才不听呢。我曾经和好多老人说起爷爷的做法,他们都说做不到,因为不忍心。我就反问:你忍心拒绝孩子吗?就算以爱的名义,那也是拒绝,孩子也会有挫败感。三番五次之后,孩子也就不再事事想着父母老人。说句很残忍的话,孩子不孝顺,父母也要反思,是否教过孩子怎样孝顺老人,是否给了孩子孝顺自己的机会。
   五、爱人的能力。表面上看,受惠于孝顺的是长辈,其实,这也在发展孩子爱人的能力。我们对爷爷好,爷爷那种发自内心的满足,是对我们最好的奖励,我们忍不住对他更好。那种美好的感觉,让我们共同体验了人性中温暖的力量,这些体验告诉我,对别人好,自己不一定损失什么,相反,还能创造一个温情脉脉的世界。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帖子
20757 
经验值
114851  
注册时间
2006-2-20 
BB生日
2006-07-18

荣誉版主

你问“怎样才能唤醒孩子内心的力量”,这也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容我再全面思考一下,争取写成一篇文章来回答你。
   关于孩子爱哭的问题,从你的描述中,我不确定,只能猜测几个原因:
   1.与孩子的气质类型有关系。孩子性格温和,用通俗的话说“脸皮薄”,自尊心强,这样的孩子对批评更敏感。
   2.可能存在随口批评孩子的现象。就是时常用否定他的语气说他,每次都不严重,但比较频繁,这样孩子就很怕批评。
   3.对孩子的错误惩罚过度,使得孩子害怕犯错。只要与错误有关,立刻引起了孩子情绪方面的反应。
   4.过度关注孩子的哭。如果大人认为男孩子不该这样哭哭啼啼,这样的观念会不知不觉传递给孩子,孩子就想哭又不敢哭,陷入矛盾之中。我在文章中也提到,哭是孩子的权力,也是孩子的福利。他想哭就让他哭,哭未必是坏事,他把情绪发泄出来总比憋在心里好。另外,重点关注孩子为什么哭,他的感受是什么,他怎么想的。
   5.孩子吵架,确实要分清责任。孩子说“是他先揪我的”,可以顺着这条线索问出孩子的感受,比如:他说你揪人,你感到很委屈是吗?同时,明确地告诉孩子,如果先揪人的是对方,他就是正当防卫,没有错。让孩子安心。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帖子
20757 
经验值
114851  
注册时间
2006-2-20 
BB生日
2006-07-18

荣誉版主

关于性格

1. 性格内向和外向无所谓好坏,各有各的优点。如果说内向到出现人际交往障碍,那确实需要改进。但改进的方向是能和人顺畅沟通、友好相处即可,而不是从内向变成外向,在这方面您也一定深有体会,改变性格是非常难的。内向其实也没什么不好,不能因为您不喜欢这样的性格,就试图把孩子变成活泼开朗的类型。如果你表现出不喜欢他的性格,他可能会误解为你不喜欢他,容易在其他事情上反抗你。另外,你的观点也会影响他,他会厌恶自己的性格。
   2. 不知道孩子的妈妈性格怎样,孩子以父母为榜样,如果你见了陌生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孩子就缺乏这方面的示范。建议多让孩子和性格开朗、善于交际的亲戚朋友多接触,如果是关系非常密切的,放假的时候不妨让孩子住到亲戚朋友家,多让孩子跟在这些人身边,潜移默化中,他会学到与人交往的技巧的。
   3. 孩子找借口掩饰错误,你没有说具体的例子。我推测,一方面,要看孩子的借口中是否有合理因素。另一方面,是否你们对他批评过多、过重。
   4. 孩子成绩在前五名,挺不错的。你说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如果真是这样,举重若轻,有大将风度,不好吗?另外,看上去的无所谓,未必是真的无所谓。以你的孩子的性格来推测,等看到他有所谓的时候,他的内心可能就天下大乱了。我的性格也偏内向一些,有时候我心里都火急火燎的了,别人居然说我看上去和个神仙似的,弄得我哭笑不得。
   5. 孩子和你闹矛盾会大吵大闹,你说孩子讲的都是“歪理”,全部是这样吗?其中是否也有一部分是有道理的呢?你看,在孩子眼里,你说他讲的是歪理,但“自己嘴笨”,又反驳不了他,常常被他讲的说不出话来,最后控制不住情绪,发火。孩子就会认为你是个不讲道理的爸爸,所以他会表现得非常愤怒,和你大吵大闹。建议你尝试肯定孩子说的合理因素,哪怕是合理的动机也好,这样孩子的感觉就好一些。另外,如果你觉得孩子没有道理,就一定要说出自己的道理来,让他心服口服,而不是用发火的方式压制他。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帖子
20757 
经验值
114851  
注册时间
2006-2-20 
BB生日
2006-07-18

荣誉版主

 猫岩下的小妖,你好!

  其实,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也许我再说一遍,你会感觉更确定。
   1. 孩子两岁八个月,性格活泼、语言出众,学习能力强。请回忆一下,这之前你是怎么和他互动的,全部心思都在孩子身上,给他讲故事,经常抱他,让他感受到你的爱,积极关注,热情回应,是你们充满爱意的互动,浇灌出了孩子的这些优点。
   2. 到了四岁四个月,你觉得他不如以前活泼,说话声音小,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磨蹭。再回忆一下,上幼儿园之后的这一段,你又是怎样和他互动的呢?自从你妈妈走了,你讲故事少了,经常冲他发火,还打他,就算现在有时间,也没了从前的耐心,很少讲故事,也很少抱他。很显然,你对他的积极关注急剧减少,但消极关注增加。再请你回忆一下,在你不关注孩子的时候,他自己在做什么?就算有玩具,玩具无法和孩子进行眼神交流和语言互动,孩子的注意力就处在消极涣散状态,如今他注意力不集中,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3. 孩子问“为什么”,你嫌烦,就不搭理他。其实,“为什么”是孩子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源地。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这个孩子不上进,不爱思考,千万不要怪他,可能是你在三四岁就阻断了他的宝贵的探究、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提一个建议啊,孩子问那么多为什么,你能回答的,尽量回答,如果不能,不妨找个盒子,取个孩子喜欢的名字,比如“智慧盒子”之类的,找一些适合保存的卡片,回答不了的问题就写在卡片上,放到盒子里。可以问爸爸,有空的时候也上网查查,或者家里来客人的时候,让他拿出来请教一下,不但解答了问题,还锻炼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不是一举多得?
   4. 他做“坏事”吸引你的注意力,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他需要父母积极的关注!如果实在得不到,他就试图获得你的消极关注。孩子的爸爸那么忙,可能很少关注他,如果你再忽视他,孩子就好像生活在一个情感的沙漠中一样。
   5. 该怎么做,其实你都知道,我就不啰嗦了。如果你坚持给他积极的关注,那些消极的行为会慢慢消失。如果你实在累,哪怕坐在孩子旁边,专心地看他玩也好。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帖子
20757 
经验值
114851  
注册时间
2006-2-20 
BB生日
2006-07-18

荣誉版主

37.我最老的朋友不在了
  
  
   爷爷走了八年了,期间,我用数不清的泪水祭奠过他。每次回家,我都独自去看他,山风猎猎,大地无言,面对一抔黄土,万千怀念只能付与清风。忍不住想起苏轼的悼亡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三五岁的时候,爷爷是我的靠山;到了七八岁,他就变成了我的朋友。那时候,我们已经不在一个院子里住,但我喜欢去找爷爷玩,他做零活,我就当他的跟屁虫,唠唠叨叨说个不停。有一次,我就好奇地问爷爷小时候怎么过的,我记得他当时挺伤感的,长叹了一口气说:爷爷啊,三岁就没了娘,七岁来了后妈,你说能好过吗?晚上睡觉,人家亲生的孩子在被窝里吃炒黄豆,我只能听响啊……
   我的同情心在那一瞬间爆发,之前,我特盼着长大,因为我对大人有个误解,以为人长大了,就没人管了,想干啥干啥,而且不会伤心,不会难过。我才明白,就算爷爷这么老了,还是会伤心。我想象爷爷小时候的情景,觉得好孤单,好无助,连个诉说的人都没有,仿佛被冷落的是我。我心里有个特朴素的想法:别人对我爷爷不好,我可得对他好点,要不然他多难过?
   这应该是我们友谊的起点。爷爷陆续和我说了许多往事,虽然我对成人世界曾经有那么可笑的误解,但是爷爷的故事让我懂得,原来大人也不是“超人”,爷爷也曾经像我一样小,有一天我也会像爷爷一样老,我们有同样的喜怒哀乐。因这一层领悟,我特能理解爷爷的苦楚,真是感同身受。从此,我就开始用我的方式对爷爷好,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做到的实在有限,比如我过生日妈妈给我煮个鸡蛋,我就放到口袋里去找爷爷,一人一半,他不吃我就耍赖。爷爷的针线活都是妈妈做,但他偶尔也会用到针线,他老花眼,纫不上针,我每次去都帮他把所有的针纫好。当然,做得最多的,就是陪爷爷聊天。
   爷爷从小没妈,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大,性格有明显的两面性。就我的观察,爷爷是遇强则弱,遇弱则强。在人多的时候,特别是遇到协商重要事情的的场合,他都是听众,一言不发;对待家人、孩子,他却表现的特别暴躁。还好到了晚年很少发脾气。他这样的性格,难免被轻视、被排斥,我猜想,他一辈子都处在无处诉说的状态。
   正因为如此,爷爷给了我一个无比尊崇的位置。我感觉从我七八岁开始,他就把我当做一个大人看待,最开始我还真有点不适应,颇有受宠若惊的味道。我们村里有一个空场,不忙的时候,那里经常聚集一些人闲聊,爷爷也喜欢去凑热闹。我去爷爷家恰好经过那里,无论那些人聊的多么热火朝天,只要我一出现,爷爷二话不说,起身就和我回家。假使说我父亲在那样的场合,就算我央求他,他可能也会说“你先回去,我再坐一会”。爷爷每次都这样,这个无言的举动让我明白,在爷爷的心里,我最重要。就如姑姑说的,我是爷爷的“心头肉”。
   我们爷俩在一起,聊的也就是陈芝麻烂谷子的那点事。爷爷一辈子务农,经历简单,能算上故事的,自然屈指可数,很快就聊完了,然后就聊亲戚朋友的闲事,再说说东家长西家短,也很快就聊完了,实在没得说,爷爷就讲鬼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发生在我们村子或者方圆十里的范围内,有鼻子有眼的,超恐怖。我偏偏是视觉思维类型的人,我会在心里勾勒那些恐怖的场景和形象,好像见着了鬼一样,吓得我越大越不敢走夜路。其实,我也明白,乡村没什么新闻,发生个奇怪的事情,大家一起添枝加叶,口耳相传,就演绎成一个恐怖大片。比如我们当地曾经发生一个真实的恐怖笑话,有一个人去坟地请老祖宗回来过年,结果老祖宗开口说话:你先回去,我随后就到,别回头啊!这当然是爆炸性新闻,谜底呢,其实是当时恰好有人在大树后解手,一个恶作剧而已。
   真真假假的故事加起来,也没多少,没得聊了,爷爷就一遍一遍地“重播”。说来奇怪,按道理说,这是很烦人的事儿,可我一点都不烦,每次都当第一遍来听,还不住地问“那后来呢”。这事我也琢磨了好久,可能我当时真没把自己当小孩,爷爷人前人后都很沉默,只有和我聊天的时候才眉飞色舞,我就想看到他这样子,就希望他高兴,至于说什么真的无关紧要。
   爷爷特听我的话。有一次有人说了一些话惹爷爷很生气,老爸劝他,他就冲老爸发脾气,谁也没办法。后来,我悄悄地劝了爷爷几句,他一下子就消气了,连我自己都很诧异。其实,我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也没什么调节纠纷的智慧,不过是把老爸的话复述了一遍而已。另外,我喜欢去爷爷院住,如果我放两天假,我一定要在爷爷那里住一晚上。爷俩儿每次都会聊到深夜,一个人把另一个聊睡着了才罢休。有一次我就随口和爷爷说:爷爷,你现在年龄一天天大了,一定要注意身体。我奶奶不在了,我们也都在外面读书,将来也要在外面工作,如果你卧病在床,我们对你再好,都不能在床边长期照顾你,再说啦,行动不便多难受啊。以后你天天早晨出去溜达一下吧。等我下一次回家,一觉醒来,发现爷爷不见了。原来爷爷“晨练”去了。这个习惯他风雨无阻地坚持了好几年,直到过世。
   每当回忆起这些琐事,我内心都涌动着一股温暖的力量。你说爷爷教育过我吗,好像没有,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呢?
  
   一、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我想,爷爷所给予我的,才真的是“爱的教育”。和爷爷在一起,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喜悦。爷爷很少夸我,不记得他教育过我,但我能从细节感觉到他有多疼我。过去的12年,我一直很不顺利,当我处于情绪低谷时,总是喜欢回忆往事,我想象如果爷爷在我身边会怎样,他未必会说什么,那份沉默和温暖是那样有力量。爷爷已经不在了,但他仿佛留下了一件“爱的披风”,在最紧要的时刻,为我遮风挡雨。
   二、交往的第一课。我不是一个多外向的人,更不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但到哪里都会有特真挚的朋友。现在静静地回头去看,是爷爷给我上了交往的第一课。他在那么早就把我当做一个大人来对待,他疼爱我,重视我,长篇大论地和我聊天,对我言听计从,我就感觉自己特别有本事;我对爷爷的好,也给爷爷带来了好心情,我也能感到他对我的依赖。无论他“重播”人的故事还是鬼的故事,我都耐心地去听,并不是故事好听,而是爷爷太需要倾听了。后来,我把这些经验复制到与其他亲人和朋友的交往中去,让我收获了特别多的真情故事。对小孩子也一样,他们的行为难免讨人嫌,只是大人的接纳、宽容和倾听,会带给他们特别好的感觉。为此我们愿意让渡一部分自己的利益,他们的笑脸就是最好的报答。
   三、不扮演“超人”。我之所以对大人有那么幼稚的理解,我想,是周围的大人刻意表现了自己的强大。这种感觉让孩子挺绝望的,所以就盼着长大,逃脱“魔爪”,等长大了,希望破灭,是对全世界的失望。我挺幸运的,爷爷早早地戳破了我的幻想。对小孩子,我一般不伪装自己,我会让他们知道我的笨拙、无助和糟糕的心情。有趣的是,他们也会显得很有本事,反过来帮我。其实我们往往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直到今天,我对爷爷的疼惜,似乎都没有超越我八岁的水平。
   四、让孩子成为一个重要的人。在众人眼里,爷爷不过是个平庸之辈。但我坚持认为,在某些方面,他是个有智慧的人。比如他会用一些细节让我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我在和爷爷相处过程中,体认到了自己的力量。爷爷给了我这样一种认可,让我觉得很安心,我从来没有对抗过爷爷,无论他对还是错。我也尝试这样对待身边的小孩子,他们也像当初的我一样,很少有对抗情绪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帖子
20757 
经验值
114851  
注册时间
2006-2-20 
BB生日
2006-07-18

荣誉版主

38.大人和孩子的利益,谁服从谁?
  
  
  
  
   前一段感觉很累,加上颈椎不舒服,就去找一个很有名的医生开了点中药。今天又去了,他那里人多,我就带一本书,边看边等。
   旁边是一个儿科诊所,走廊里有不少孩子。我旁边就有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孩子。我观察了她们大半个上午,像她那样哄孩子不累才怪。
   孩子也就两岁多,挺可爱的。整个上午,妈妈都企图让孩子和她一样,安安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孩子哪里坐得住,一会就哼哼唧唧地耍赖,挣脱妈妈在地上走动,只要走出一米远,妈妈就赶紧制止,把他“逮”回来,又是一个挣扎过程,刚走出去,又“逮”回来,甚至还拿出一个麦当劳的宣传页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她们同来的一个阿姨去了卫生间,孩子要去找,妈妈说那里臭,死活不让孩子去。一个限制,一个挣脱,对抗了半天,孩子当然赢不了。后来,不知道又限制他做什么,孩子终于不干了,大声哭起来,鼻子都出来了。那个阿姨要帮忙擦,孩子也很倔强,在妈妈怀里左右挣脱着躲。闹了半天,阿姨也没擦到鼻子,谁想到这竟然演化成一个游戏,孩子咯咯笑起来。整个上午都没见他这么高兴。
   其他的人也差不多,听他们说得最多的词就是“不要”。
   我心里想,这么大的孩子,又不爱哭,那么乖巧,哄起来多容易啊,何苦的呢?
  
   一、尊重孩子探索的天性。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一切都是新奇的,孩子很想去探索一下,有什么不好呢。如果是我的话,我就跟着他,随他去玩,最紧要的是保证他的安全。医院的走廊能有什么危险呢,只要在旁边看着他就好。他也有可能走到别的医生的诊室,进去逛逛也不错,只要他安全,不把医生的东西弄坏了就好嘛。大家对两岁多的孩子,其实蛮宽容,有时候还会和他打个招呼,孩子无形中就学到了和人交往的本领。另外,他感兴趣的东西,和他一起玩一玩,孩子一定特别喜欢,这一上午不是又轻松又快乐。
   二、对孩子的行为缺乏判断。妈妈试图让一个两岁的孩子在椅子上坐一上午,这无异于痴人说梦。妈妈不让孩子去卫生间,大概是觉得那里不是玩的地方,担心他不出来。其实,孩子对哪里都没有那样的执着,他只是想去找阿姨而已。他在椅子上都待不住,难不成会住到卫生间里?让他去找一下又何妨?
   三、大人和孩子的利益,谁服从谁?妈妈之所以限制他,就是想让孩子的利益服从大人的利益。如果孩子一个上午都坐在椅子上,妈妈多轻松呀。可是,这哪里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因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期望,使得妈妈和孩子一上午都处于对抗状态。妈妈累,孩子也很不开心。
   四、发展孩子的潜质。小时候,总是限制孩子,等孩子长大了,又怪他不主动,不善于与人交往,缺乏好奇心,没有恒心。其实,可能就是这平常琐事把孩子最宝贵的潜质淹没了。如此说来,孩子其实有点冤。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帖子
20757 
经验值
114851  
注册时间
2006-2-20 
BB生日
2006-07-18

荣誉版主

说个我小侄女的趣事吧。
  我不是老管她嘛,常常我一进门,她就跑到门口发表主张,仰着头,一副很强硬的样子:不要姑姑!小嘴撅得怪好看的。
  家里人就给她讲道理,说不能不要姑姑。我想他们可能怕我介意,其实我觉得蛮好玩的,孩子能发表自己的主张了,可喜可贺啊。所以我都是回答她:你可以不要姑姑啊。当然如果是要打人,肯定不能支持了。
  有一次她又说不要姑姑,我回敬到:不要曼曼!她一听,不干了:嗯嗯嗯,不能不要曼曼,要曼曼,不要姑姑!……我和她来回拉锯了半天,最后达成妥协:她要姑姑,我要曼曼。
  还有一次,她说不要姑姑,我就很干脆地说:好,不要了,扔到窗外去吧!这小家伙真实在,还真爬上沙发,又爬上窗台,打开窗子,然后很努力地想把我扔出去。我很顺从地让她扔。折腾了半天,未果。该我出招了,我抱起她,假装要把她扔出去,她又不干了,这事就过去了。
  最近,她大一点了,听不到她说这些话了。我也顺利转正成好人了,呵呵……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帖子
20757 
经验值
114851  
注册时间
2006-2-20 
BB生日
2006-07-18

荣誉版主

蒹葭06,你好!
  我感觉孩子的弱点是你们的行为造成的,当然,仅仅是感觉,没有充分的证据。
  我来分析一下跳绳的事情吧:
  1. 他强烈要求你教他,说明他很有学的愿望。
  2. 他第一下就踩绳了,你的回应办法是“我告诉他他的起跳快了,要看着绳子再跳”。你可能就是一个善意的提示,孩子的感觉是怎样的呢?我真笨,刚上来就踩绳了。另外,你对他的指导,好像很明了,但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还是过于抽象。起跳要慢到什么程度,怎么看着绳子跳,他不能准确地理解。他觉得执行起来有困难。因这两层原因,他的挫败感立刻就上来了。
  3. 给孩子试错的机会。这时候,不着急表现妈妈的聪明,你可以安静地等孩子的领悟。他试验几次,可能就学会了,这时候,你只管夸他,和他一起总结成功经验就得了。如果他还不会,再给他提示也不晚。这个时候,可能需要你耐着性子看他由“笨”变聪明。
  4. 不要暗示孩子害怕错误。只有大人对待错误很坦然,孩子才会很坦然地接受。孩子的成长历程,不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吗。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1509 
经验值
5062  
注册时间
2006-12-12 
BB生日
2007-05-22
LZ写得很详细...值得借鉴...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帖子
20757 
经验值
114851  
注册时间
2006-2-20 
BB生日
2006-07-18

荣誉版主

  39.爷爷这一生
  
  
  
   都说童年会影响一生,但童年如何影响一生呢?我还不到阅尽人世沧桑的年纪,无法给出完整的答案。倒是爷爷的故事,让我有所领悟。
   爷爷三岁丧母,七岁来了后妈。从爷爷的描述来看,他的童年是在被冷落和被忽视中度过的。那个年代的孩子,都是在打骂中长大,爷爷的处境可能更艰难。爷爷和我说过的,晚上熄灯以后,人家亲生的孩子有黄豆吃,他只能听响儿。其实就事论事来说,这也不是多大的事儿,就算对亲生的孩子,也很难一碗水端平。何况时过境迁,真实情况到底怎样,也无可求证。重要的是,到了晚年,提起这件事,爷爷都无限伤感。很显然,这些事情纠缠了他一辈子。
   爷爷成年以后,结婚、生子、务农,表面上看,就是一个健康、勤劳、实在的人。我们总以为成人和儿童之间,有一条清晰的界限,仿佛人长大了,懂事了,某些问题就消失了。其实,可能仅仅是遮盖起来而已。
   其实爷爷性格当中有明显的缺陷。一方面,他胆小懦弱。另一方面,他又异常暴躁。原谅我这样形容自己最挚爱的爷爷,但这就是事实。
   早年的故事,我只是听说,现在已经记不太清了。我有记忆的事情,就是我妈妈和同村人发生争执,对方冤枉了我妈妈。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爷爷在场;争执的时候,我爷爷也在场。他保持一贯的风格,一言不发。连我妈妈这个好脾气的人也忍不住发牢骚:这老爷子可真是金口难开,他要是说句话,这事情就过去了,至于费这么多唇舌?我当时很困惑,就说一句话,多简单的事情啊。现在才明白,爷爷一辈子都没在这样的场合中说过话。他不知道怎么说,也不敢说。
   爷爷年轻时候的脾气我没见识过,老爸的形容是“张口就骂,抬手就打”。就算穿衣服慢一点,爷爷也会暴跳如雷。我能想象他们当时有多怕爷爷。据说爷爷晚年的脾气已经相当好了,他平时挺温和的,话也不多,偶尔也发脾气。奶奶去世以后,我就要在家里哄妹妹,那时候我也不愿意,早晨吃过饭就偷偷溜走,去小朋友家玩捉迷藏,正玩到兴头上,听见爷爷大喊我的名字,空气里都弥漫着愤怒的味道。我应声跑出来,怯生生地问了一句废话:干啥?爷爷万分光火,眼睛瞪得跟铜铃一样:干啥?你说干啥?攒你的肉丸子吃!!这老爷子真够狠的!从此再不敢偷偷溜走。
   再比如他做零活,我旁观,有时候他会下一道模糊的命令:把那个给我!我看看他手里的活,再看看身边的好几样工具,小心谨慎地拿一样给他,他的脾气一触即发,吼道:不是这个!我再拿一样给他,还不是,他的火气就爆发出来:笨死了,一点眼力劲也没有!我也只能尴尬地吐吐舌头。当然,你可能觉得我确实笨的要死,事先不问清楚,问的话,老爷子有另外的说辞等着你:你眼瞎心也瞎呀!
   爷爷这样的性格,注定他无法融入身边的人群。有的时候,人家还故意欺负他,面对比他强的人,他也不敢反抗,心中的怒气,多撒在老婆孩子身上。我父亲是长子,目睹了这一切,早早地有了奋发图强的念头。在漫长的岁月里,爷爷也自有他的生存之道。他放弃了很多尊严与权利,变得与世无争。我猜想,许多人只当他是空气。没人在意他心里的想法和感受。
   当然,爷爷也是孝顺善良的。我们家族里面,有好几个老人在病重期间,晚上都是爷爷陪着,几乎都在一个月以上,睡在一个行将就木的人旁边,这真的需要胆量。爷爷的老叔临终之际,拉着爷爷的手哭了。他说以前看不上爷爷,没想到最后爷爷竟然这样陪伴他。在对待老人的问题上,爷爷也给我们做了个榜样。
   这样潦草地勾勒老人家走过的路,爷爷的生命状态隐约可见:
  
   一、深深的孤独与无助。我仔细回想爷爷和我说过的故事。试图寻一个和他关系最好的人,最后悲哀地发现——我就是那个人!也就是说,爷爷一辈子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原来,爷爷那样对我,并不仅仅因为我调皮、乖巧、可爱,还因为我愿意无条件地倾听他——大概他一辈子都不曾有这样的待遇。
   二、边缘化和匮乏感。爷爷从来不发表意见,又常常不合时宜地发脾气,这就导致他的地位无足轻重。从来没有人重视他,在意他,在精神方面,他深感匮乏。这种内在的匮乏感常常以愤怒的方式呈现。
   三、内心的极度压抑。在某些细节上,我能感受到爷爷内心的惶恐,他的心一辈子都不曾安定过。他害怕展示自己的内在,所以就给自己一把锁,将全部的感触封存在一个黑屋子里。这些负面的能量越来越多,到达无法控制的程度,就会发作出来,指向弱者。
   四、用他体验过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爷爷一定不喜欢他童年的处境,但他又复制了一个同样的处境给自己的孩子。他不是不爱他们,是没有更好的榜样去模仿,也没有足够的智慧去超越。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帖子
20757 
经验值
114851  
注册时间
2006-2-20 
BB生日
2006-07-18

荣誉版主

答网友问

齐鲁007,你好!
   我只能根据你回复中提到的信息做一些判断,如果有偏颇,还请你谅解。
   1. 性格内向和外向无所谓好坏,各有各的优点。如果说内向到出现人际交往障碍,那确实需要改进。但改进的方向是能和人顺畅沟通、友好相处即可,而不是从内向变成外向,在这方面您也一定深有体会,改变性格是非常难的。内向其实也没什么不好,不能因为您不喜欢这样的性格,就试图把孩子变成活泼开朗的类型。如果你表现出不喜欢他的性格,他可能会误解为你不喜欢他,容易在其他事情上反抗你。另外,你的观点也会影响他,他会厌恶自己的性格。
   2. 不知道孩子的妈妈性格怎样,孩子以父母为榜样,如果你见了陌生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孩子就缺乏这方面的示范。建议多让孩子和性格开朗、善于交际的亲戚朋友多接触,如果是关系非常密切的,放假的时候不妨让孩子住到亲戚朋友家,多让孩子跟在这些人身边,潜移默化中,他会学到与人交往的技巧的。
   3. 孩子找借口掩饰错误,你没有说具体的例子。我推测,一方面,要看孩子的借口中是否有合理因素。另一方面,是否你们对他批评过多、过重。
   4. 孩子成绩在前五名,挺不错的。你说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如果真是这样,举重若轻,有大将风度,不好吗?另外,看上去的无所谓,未必是真的无所谓。以你的孩子的性格来推测,等看到他有所谓的时候,他的内心可能就天下大乱了。我的性格也偏内向一些,有时候我心里都火急火燎的了,别人居然说我看上去和个神仙似的,弄得我哭笑不得。
   5. 孩子和你闹矛盾会大吵大闹,你说孩子讲的都是“歪理”,全部是这样吗?其中是否也有一部分是有道理的呢?你看,在孩子眼里,你说他讲的是歪理,但“自己嘴笨”,又反驳不了他,常常被他讲的说不出话来,最后控制不住情绪,发火。孩子就会认为你是个不讲道理的爸爸,所以他会表现得非常愤怒,和你大吵大闹。建议你尝试肯定孩子说的合理因素,哪怕是合理的动机也好,这样孩子的感觉就好一些。另外,如果你觉得孩子没有道理,就一定要说出自己的道理来,让他心服口服,而不是用发火的方式压制他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帖子
20757 
经验值
114851  
注册时间
2006-2-20 
BB生日
2006-07-18

荣誉版主

lbj827,你好!
   你问“怎样才能唤醒孩子内心的力量”,这也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容我再全面思考一下,争取写成一篇文章来回答你。
   关于孩子爱哭的问题,从你的描述中,我不确定,只能猜测几个原因:
   1.与孩子的气质类型有关系。孩子性格温和,用通俗的话说“脸皮薄”,自尊心强,这样的孩子对批评更敏感。
   2.可能存在随口批评孩子的现象。就是时常用否定他的语气说他,每次都不严重,但比较频繁,这样孩子就很怕批评。
   3.对孩子的错误惩罚过度,使得孩子害怕犯错。只要与错误有关,立刻引起了孩子情绪方面的反应。
   4.过度关注孩子的哭。如果大人认为男孩子不该这样哭哭啼啼,这样的观念会不知不觉传递给孩子,孩子就想哭又不敢哭,陷入矛盾之中。我在文章中也提到,哭是孩子的权力,也是孩子的福利。他想哭就让他哭,哭未必是坏事,他把情绪发泄出来总比憋在心里好。另外,重点关注孩子为什么哭,他的感受是什么,他怎么想的。
   5.孩子吵架,确实要分清责任。孩子说“是他先揪我的”,可以顺着这条线索问出孩子的感受,比如:他说你揪人,你感到很委屈是吗?同时,明确地告诉孩子,如果先揪人的是对方,他就是正当防卫,没有错。让孩子安心。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帖子
20757 
经验值
114851  
注册时间
2006-2-20 
BB生日
2006-07-18

荣誉版主

我是一棵静默的树 ,你好!
   从你的描述看,你的女儿除了因为在复杂的语言环境中说话比较晚以外,其他方面都发展的不错,这点最令人欣慰。
   你说的邻居家的小女孩,看上去不大合群,父母对他也比较纵容,所以给人的感觉是不招人喜欢。
   就算会不欢而散,其实你女儿还是喜欢和她玩。看得出,你不大希望女儿和那个孩子玩。
   我的建议如下:
   1.不反对你女儿和那个孩子玩,但他们玩的时候要有人在旁边照应,避免那个孩子伤害你女儿。
   2.不表现出对那个孩子的厌恶。虽然她的某些行为很可气,但毕竟是三岁的孩子。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女儿示范什么是宽容。
   3.也是教育你女儿的一个契机。当那个孩子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时,可以引导你的女儿判断,如果她认为小气不好,她就不会那样。
   4.与不同性格的伙伴打交道,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会促使他们去寻找解决办法。如果童年保护过度,反倒会恐惧人际交往。
   5.条件允许的话,多带你的女儿找其他的孩子玩。
  
   一点建议,仅供参考啊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帖子
20757 
经验值
114851  
注册时间
2006-2-20 
BB生日
2006-07-18

荣誉版主

 散了算了吧:
  你的孩子可能没有形成安全依恋。
  你婆婆吓唬她,说不要她之类的话,确实会让孩子感到恐惧。
  她亲你婆婆,也是用她的方式在表达喜爱和友好。
  她以为这就是人与人之间表达友情的方法,所以也把这种方式带大学校。很显然,别的小朋友接受不了这样的方式,所以会排斥她。在和小朋友交往方面,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我从你的留言中看不出来,建议你多观察,多和老师沟通。
  说说我的建议吧:
  1. 她需要让她感到放松的陪伴。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你自己带她。多陪她,和她交流互动,多带她接触亲戚朋友,多去公共场合玩。记得不要强迫她,让她在玩耍中感到开心和放松。
  2. 给孩子示范怎么表达友好。告诉孩子不要用亲小朋友的方式表达友好,同时要告诉她替代的方式是什么,不然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做。有必要的话,你要给孩子做出示范。
  3. 不要批评孩子。她身上的问题,其实根源在大人身上。孩子才五岁,一切还来得及。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帖子
20757 
经验值
114851  
注册时间
2006-2-20 
BB生日
2006-07-18

荣誉版主

linan980:你好
  
  你说对孩子会流露出不耐烦的表情。你高兴的时候,她会跟着人来疯,其实,她多希望你高高兴兴地和她互动啊!
  你说的口语表达不好,有可能是真的不好,也有可能是你的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好,读的书多,词汇量丰富,就觉得孩子表达的不好。如果是真的不好的话,她叙述完,你可以把她叙述的内容用你的方式再叙述一遍给她听,这样,孩子就慢慢学会了简洁清晰的表达方式。
  孩子喜欢你读,那就读给她听。孩子还小,只要她有兴趣就好。另外,孩子是不是喜欢和你一起分享呢。如果想锻炼她自己读,不妨玩个小把戏,读到最有悬念的地方,找理由停下。她惦记后面的情节,就自己读了。
  你说孩子出去很内向,这与你和她的相处有一定的关系。在家里你有时候不去理会她,这样孩子很容易情绪低落。到外面交往也就会没有信心。
  你说鼓励她,效果不好。这是肯定的了,其实在教育孩子上,语言是苍白的。一个缺乏体验和互动的孩子,鼓励她一万遍都没有用。所以,就像孩子说的:你要保持一个快乐的心——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豆豆咪咪

高 三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1568 
经验值
7378  
注册时间
2005-12-5 
BB生日
2006-07-13
学习ING
曦曦妈妈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286 
经验值
1758  
注册时间
2006-2-27 
依依妈的贴,肯定要顶,先顶,收藏,慢慢看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洞悉孩子心理的秘密——实用儿童教育方法和技巧 ...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