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48 | 浏览: 139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 资料分享 ]

6Q刘中良《亲子互动26问》好句摘录(目录已经录入) ...

[复制链接]

Rank: 30Rank: 30Rank: 30

帖子
4810 
经验值
142389  
注册时间
2012-10-15 
BB生日
2009-11-13
6问:为什么说“比”字两把刀?比较会给孩子造成哪些伤害?
一、找到爱拿孩子比较的原因
1.原生家庭对父母的影响
2.父母的生命力绽放不充分
3.父母喜欢控制孩子
4.父母对比较的后果认识不到位
二、舍弃错误的比较方式,积极应对被比较
1.协助孩子被动比较后化危为机
关键在于让孩子自己向上努力,多些自我比较,今天比昨天好,每天进步一点点。
2.鼓励孩子主动比较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也是经常看到的镜子,父母要做好榜样,我们多欣赏孩子多成长。

Rank: 30Rank: 30Rank: 30

帖子
4810 
经验值
142389  
注册时间
2012-10-15 
BB生日
2009-11-13
7问:怎么培养自信的孩子?
一、过度表扬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恐慌
        新生代的孩子大多自负、敏感、脆弱,遇到挑战通常不愿尝试,遇到困难或失败后又常常全面否定自己,甚至变得自暴自弃。
        父母一定要记住,对孩子的表扬和夸奖确实能在短时间内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但长期下去,只能给孩子带来持续的压力或恐慌,让孩子变得既自卑,又自负。
二、从欣赏到自我欣赏,从他信到自信
只有自我肯定,孩子才能建立其自己的评价体系;只有自我肯定,才能增加孩子的正能量。
三、了解表扬和欣赏的区别,助力孩子成长
表面上扬一下,为之表扬,容易操作但作用有限;发自内心赏他一下,为之欣赏,重在关注孩子的内在,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Rank: 30Rank: 30Rank: 30

帖子
4810 
经验值
142389  
注册时间
2012-10-15 
BB生日
2009-11-13

Rank: 30Rank: 30Rank: 30

帖子
4810 
经验值
142389  
注册时间
2012-10-15 
BB生日
2009-11-13
8问:孩子被冤枉了怎么办?
一、孩子被冤枉,后果很严重
二、用智慧把孩子被冤枉事件变成成长的机会
三、应对被冤枉的孩子有几点要注意
第一、当孩子自我辩解时,父母不要着急跟他讲道理、讲对错,因为这个时候,孩子还处于负向情绪状态,这时跟他讲道理,他根本就听不进去,只会更生气、更难受。
第二、父母要聆听孩子,欣赏孩子,协助孩子自我欣赏;如果父母不知道该怎么做,可以找情商高的人来协助。
第三、如果孩子说自己被冤枉的,父母一定要第一时间说“我相信你”,因为孩子的安全比事情的对错更重要的多。

Rank: 30Rank: 30Rank: 30

帖子
4810 
经验值
142389  
注册时间
2012-10-15 
BB生日
2009-11-13

Rank: 30Rank: 30Rank: 30

帖子
4810 
经验值
142389  
注册时间
2012-10-15 
BB生日
2009-11-13
9问:孩子未经家长允许就拿钱怎么办?
一、了解孩子未经允许拿钱的原因,对症下药
1.保持冷静,了解孩子的想法
2.主动跟孩子沟通
3.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4.适当地给些零花钱
5.和孩子一起看看教育片
6.不给孩子贴标签
二、抓住时机,提升孩子的财商
三、紧抓要点,提高孩子的理财意识

Rank: 30Rank: 30Rank: 30

帖子
4810 
经验值
142389  
注册时间
2012-10-15 
BB生日
2009-11-13
10问:孩子离家出走怎么办?
一、孩子离家出走的心理原因
1.远离痛苦
2.追求快乐
二、知道孩子去哪里了,要温和而坚持
1.孩子去了亲戚或同学家
2.孩子去了存在危险的地方
三、不知道孩子去哪里了,如何应对?
孩子长时间离开家,父母要运用高情商的沟通表达,让家成为孩子心灵的港湾,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期待和歉意,以及温和而坚持的表达无条件的爱。这样,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是懂自己的、爱自己的,愿意跟父母敞开心扉,家里就会多一些温暖、理解、包容和接纳。

Rank: 30Rank: 30Rank: 30

帖子
4810 
经验值
142389  
注册时间
2012-10-15 
BB生日
2009-11-13
11问:孩子想休学怎么办?
一、孩子想休学,这些原因要重视
1.内部因素
孩子自身存在问题,比如,自我否定、屡遭挫败、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交往、内心孤独、被排斥感、身体原因、意识不到读书和学习的意义。
2.外部因素
孩子在和外界接触时产生不适问题。
二、亲子相处要注意这四个要点

父母需要做好这四点:倾听、理解、接纳及包容。
三、用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发展
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被暴露出来,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是问题儿童或问题少年,对于父母来说,这也是促进孩子成长的一次良机。只要父母积极想办法,让孩子改正,孩子的身心就能逐渐完善,获得自我成长。而这也是智慧父母必须具备的一项情商智慧。

Rank: 30Rank: 30Rank: 30

帖子
4810 
经验值
142389  
注册时间
2012-10-15 
BB生日
2009-11-13
12问:孩子有哀伤情绪,父母怎么应对?
一、面对突发的悲剧,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建设
 

Rank: 30Rank: 30Rank: 30

帖子
4810 
经验值
142389  
注册时间
2012-10-15 
BB生日
2009-11-13
       男孩和小狗一起生活了一年,已经产生了比较深的情感连接,小狗离开后,男孩自然就难以从哀伤情绪中走出来。哪怕后续爸爸承诺买三只小狗来陪伴他,但由于新的狗狗还没跟他建立情感连接,自然也就无法代替离去狗狗的难舍情感。
为了帮助男孩走出悲伤情绪,我为他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首先,让孩子释放出心中的负向情绪。比如,伤心、痛苦、后悔、内疚、担心、心疼、遗憾等,甚至是对小狗的祝福,这也是一种寄托与宣泄。
       接着,由孩子亲自举办个仪式,郑重地将小狗埋到某个地方,并给它一些祝福。比如,希望小狗在另一个世界是自由的、健康的、安全的。孩子看到小狗有了安生之所,悲伤情绪就会有所缓解,继而逐渐释怀,最终从负向情绪中走出来。
即使孩子的精神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也不要急着给他买小狗。如果再买一只小狗,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孩子会再次跟小狗建立情感连接,假如小狗因为某些变故而离去或死亡,孩子将再次感受失去小狗的痛楚。
       正确的做法是,让情绪恢复好的孩子主动提出来,然后跟他一起协商怎么买、怎么养,要吸取前面的教训,提前给他打个预防针:\"即使小狗身体健康,寿命也是有限的,也可能再次离开。\"孩子提前做好了\"小狗终究会离开\"的心理准备,即使将来再次看到小狗离去时, 也就不容易因为悲痛而颓靡不振了
来自[广州妈妈Android版]

Rank: 30Rank: 30Rank: 30

帖子
4810 
经验值
142389  
注册时间
2012-10-15 
BB生日
2009-11-13
二、与玩伴分离后,要让孩子跟旧人保持情感连接
       这里有个案例:
       有个6岁的小女孩,在幼儿园大班结识了几个要好的小朋友。后来,他们喜迁新居,住进了大别墅,这明明是件值得开心的事,结果孩子总在晚上哭。女孩妈抱怨说:\"以前房子那么小,你都不哭;现在房子这么大,你不仅有自己的大房间,还配有很多玩具,怎么还哭了?\"
        为了找到症结所在,母女俩便来到了我的工作室。
        经过沟通后,我知道了女孩哭的原因,虽然别墅挺大,但周围没有朋友;以前住的房子虽小,但有很多玩伴。这就是问题所在。
       小女孩的问题就在于,搬进新住所后,女孩跟好友割断了情感连接,失去了友谊,因此感到哀伤。孩子的情绪跟房子大小没关系,主要是情感连接不到位。于是,我给他们提出了三条建议:
       第一,如果孩子想起了旧房子和以前的玩伴,父母要蹲下来,让自己的心脏低于孩子的心脏,聆听孩子的心声,听孩子讲述,同时引导她把哀伤情绪表达出来。比如,可以这样说:\"你是不是感到有些伤心,有些难讨?很想跟他们一起玩?没有玩伴感到孤单,没有玩伴感到不开心……\"然后去聆听她、开导她。最后,鼓励她愿意讲出来,赞赏她有好朋友,欣赏她可以跟好朋友友好地玩耍。
       第二,周末可以开车带孩子一起回到旧住所,让孩子与旧时好朋友玩耍,或者邀请孩子的好朋友来家里做客。这样就能跟以前的小伙伴保持一定的情感连接。
        第三,孩子的哀伤情绪减退后,可以在别墅区附近帮她找新玩伴、找新朋友或做她喜欢的事情。如此,孩子的心就会慢慢回到别墅区周围,继而减少回旧房子那边跟同学或伙伴玩的频率。
        记住,要想提升孩子的幸福感,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心灵需求,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建设,不能仅仅满足孩子的外在物质需求。
来自[广州妈妈Android版]

Rank: 30Rank: 30Rank: 30

帖子
4810 
经验值
142389  
注册时间
2012-10-15 
BB生日
2009-11-13
三、在亲人离世后,精神上转化负能量,身体上运动正能量
       相对来讲,较复杂且难度较大的情况是,孩子的亲人或老师等有深层情感连接的人去世。这些事情重大且涉及生命的离去,孩子的哀伤情绪会更加严重。因此,一旦有亲人离世,更要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及时做好应对;若孩子负向情绪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存在一些风险,包括抑郁,严重者还有可能危及孩子的生命安全。
      分享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个男孩正在上初二,平时喜欢玩游戏,这天,他正在玩玩具枪,由于时间相对较长,爸爸反复提醒他不能再玩了,可是他依然没有结束的意思。为了让男孩停止无休止的游戏行为,爸爸快步上前,从男孩手里抢过玩具枪,直接将其从窗户扔了下去。谁料到,男孩竟然毫不犹豫地跟着跳了下去,最终死亡。噩耗接踵而至,在孩子跳楼的两天后,孩子的妈妈也跟着跳楼了。
       男孩妈之所以会选择跳楼,主要是没能处理好自己的哀伤情绪。孩子跳楼,父母要承受很大的哀伤情绪,如果负向情绪无法及时宣泄,也容易走极端。对于心理承受能力更为薄弱的孩子而言,家人的离世更会让其感受到悲伤难过,诸如此类的负向情绪得不到释放,也容易导致\"跳下去\"的结果!
      我还辅导过一个案例:
      有个大型企业的女高管,40 多岁,得了抑郁症,无法正常上班,请了三个月假。她来我这里做心理咨询时,我发现她有两个哀伤情绪没有得到处理。
       首先,她的经济条件比较好,社会地位也比较高。爸妈一直在农村老家生活,三年前,老爸去世,为了张罗丧事,她花了很多钱,投入了很多精力。为了不让老妈担心,         同时为了不被别人觉得懦弱,她强忍着一直都没有哭。
       两年后,面对哥哥的不幸去世,她再一次压抑了自己的哀伤情绪,认真地为哥哥张罗丧事。
       哥哥去世后的一年,她长期压抑的情绪终于爆发,而她却找不到正确的处理方法。她身心俱疲,工作上频频出错,遭受了很多抱怨和白眼,之后开始出现抑郁倾向,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生活与身

来自[广州妈妈Android版]

Rank: 30Rank: 30Rank: 30

帖子
4810 
经验值
142389  
注册时间
2012-10-15 
BB生日
2009-11-13


   
 


第13问  孩子计划住校或出国留学,哪些准备必不可少?
       如今,孩子的住校和留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第一,学校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当学生升入初中或高中时,要求学生住校,甚至有些学校在小学阶段就要求学生住校。
       第二,为了让孩子得到锻炼,让孩子获得更好的人生体验,对未来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有些父母会主动送孩子到国外上学,让孩子接触不同国家的教育氛围,有些父母甚至会将刚上小学的孩子送出国门。
这也就导致住校和留学的孩子日益低龄化。那么,这两种学习方式到底适合孩子吗?可能对孩子造成哪些心理挑战?孩子又需要
来自[广州妈妈Android版]

Rank: 30Rank: 30Rank: 30

帖子
4810 
经验值
142389  
注册时间
2012-10-15 
BB生日
2009-11-13
       提前做好哪些准备?作为父母,究竟该注意哪些方面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一、只有满足这五个条件,孩子才能安全住校
       哪个年龄段的孩子才适合住校或出国?从多年的个人心理辅导经验来看,我认为需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1. 独立,具备自理能力
      孩子的成长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依赖期、独立期和合作期。经过0~18岁的人生经历,孩子才能逐步独立,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从某个角度来讲,住校是孩子社会化的一部分。孩子升入初中后,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一定的独立生存技能、交往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懂得照顾自己,尊重他人,不会伤害别人,能够进行正确的社交时,住校才是比较安全的。
       2.具备一定的自保自救能力,也是孩子住校的条件之一
       儿童时期,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都会对孩子形成无形的保护,而升入初中之后,如果孩子懂得在不伤害别人的同时正确保护自己则可以考虑住校。
       分享一个案例:
来自[广州妈妈Android版]

Rank: 30Rank: 30Rank: 30

帖子
4810 
经验值
142389  
注册时间
2012-10-15 
BB生日
2009-11-13
       一次晚会后,小姚跟一名男体育委员留在教室沟通与工作相关的事宜。而这时,同学小丽(化名)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说小姚抢自己的男朋友。随后,两人发生争执,最终扭打起来,老师发现后,立刻打电话通知双方父母,并要求她们停学一星期反省。
       小姚回家后,被父母批评教育了一通。她感到既生气,又委屈,最后居然联系了几个社会上的无业青年,打算给小丽点儿颜色看。小丽知道后,也联系了一帮人。于是,最终导致了群架的恶劣事件。
学校得知情况后,要求她们将事情处理妥当,才能继续上学。小姚不想上学,更不愿意待在家里,于是卖掉几件家里值钱的东西,跟着社会青年吃喝玩乐。看到原本成绩不错又多才多艺的孩子变成这番模样,妈妈非常伤心,母女俩的关系也日益恶化。
       案例中的女孩之所以会从学霸变成辍学的孩子,就是因为面对问题,她选择了错误的处理方法。这样的孩子就不适合住校。
       3.具备规则意识
      初中阶段的孩子大多数是十二三岁,还分不清善恶对错的界限,即使父母会告诉他们,孩子的界限意识依然淡薄,容易做出侵犯他人的言行,进而与他人发生矛盾,并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只有提高了规则意识,不会伤害他人,才能让孩子住校。
       4.能自我调节情绪
孩子在住校期间,每天都会发生日常生活小事,需要孩子独立去面对。一旦跟同学或老师发生了碰撞和摩擦,就需要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快速进行自我调节。当与他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孩子要描述全面客观的事实,清晰表达,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
来自[广州妈妈Android版]

Rank: 30Rank: 30Rank: 30

帖子
4810 
经验值
142389  
注册时间
2012-10-15 
BB生日
2009-11-13
      假设不慎做了伤害他人的事,也能处理妥当。简而言之,就是孩子敢于直面冲突,能独立地、及时地、妥善地处理问题,把冲突转变为彼此成长的机会。
      5.遇到重大挑战与冲突时懂得及时求助
      通常住校生都是一个星期回一趟家。如果孩子遇到大冲突或大矛盾,自己处理不了,或只能处理一部分问题,又或将小矛盾酿成了大矛盾……就需要主动向他人求助,比如,老师或父母。作为父母,需要有智慧地处理孩子的问题,并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只有满足了这样的条件,孩子住校才比较安全。
有个六年级宿舍,里面一共住着六名女学生。有一天,女孩甲发现自己的20元钱不见了,她问宿舍伙伴,谁拿了她的钱,其他人都说没看到。她找了一段时间没找到,这时,有个调皮的女孩乙做起了小\"警察\",经过一番调查推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女孩丙拿的。
       女孩丙矢口否认,直到晚上 10点后熄了灯,六个女孩还点着蜡烛在宿舍\"开会\"。一起质问女孩丙,是不是她偷了这20元钱,女孩丙再三表示没有偷。女孩乙就说:\"如果你确实没偷,敢不敢从这窗户跳下去来证明你没偷?\"五个人一起起哄逼迫女孩丙:\"你敢跳吗?你敢跳吗?\"女孩丙不甘屈辱,直接从窗户跳了下去,摔成了重伤,双腿被截肢了。
在上述案例中,虽然其他五名女孩也有过错,但女孩丙却不懂得通过及时或尽快向他人求助来保护自己,最终将一件小事酿成了让自己终生悔恨的大错。诸如此类的孩子都不适合住校。
来自[广州妈妈Android版]

Rank: 30Rank: 30Rank: 30

帖子
4810 
经验值
142389  
注册时间
2012-10-15 
BB生日
2009-11-13
        二、孩子最适合住校的时期是初一第二学期
        相对而言,我更推荐孩子在初一第二学期住校,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在小学阶段,老师管得比较多,学生自主性差。初中阶段,老师管得少,对学生的自主性要求很高,经过初一一学期的适应,孩子的自主性在第二学期有了更大的提升。
        第二,小学阶段主要课程只有三门,升入初中后达到七门,学习压力骤然增加,经过一学期的适应,孩子感到压力逐渐减少了。
       第三,孩子青春期特征明显,身体与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环境和同学也跟以往不同,孩子需要平稳过渡。因此,我建议先让孩子在初一上学期适应一段时间,不要住校。
智慧父母及时协助孩子平稳过渡后,孩子的心态积极,懂得跟同学交往,学习更主动,提升了生活能力,这时住校才是安全的。
        三、对于已经住校的孩子,父母要主动沟通和陪伴
如果孩子确实已经住校了,智慧的父母就要做到以下几点:1.接受事实,主动沟通
孩子既然已经住校,就要接受事实,积极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尤其心理状态。
        2.为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提供协助方案
这就需要父母尽快提高情商智慧。
来自[广州妈妈Android版]

Rank: 30Rank: 30Rank: 30

帖子
4810 
经验值
142389  
注册时间
2012-10-15 
BB生日
2009-11-13
3.认真倾听,懂得欣赏
孩子周末回家,要给他们高质量、长时间的陪伴,认真聆听孩子,让他们将情绪表达出来。父母要懂得欣赏与协助孩子自我欣赏,让孩子带着成长、力量、能力和智慧回到学校,减少青春期成长中的风险。
       四、出国留学比住校的挑战更大
在现实生活中,出国留学比住校的挑战更大。孩子不仅要离开祖国、离开父母,还要独自面对生活习惯的不同、语言的不通、对家人的思念等问题,亲子一起生活和交流频率的降低,其存在的风险更大。
这里有两个相反的例子:
       案例1
       有个孩子在国内上的小学,不善于交际,朋友不多,情绪多变,比较内向,学习成绩一般。为了让孩子得到改善,父母就想方法把他送到加拿大学习。可由于适应不了加拿大的生活,仅过了一个多月,孩子就被加拿大的学校劝退了。
       孩子打电话给父母,告诉他们,到加拿大后,自己的学习生活习惯与周围人格格不入,无法适应。班里一共九名学生,来自六个国家,相互之间宗教信仰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再加上语言不熟练,导致缺乏交流,这让孩子变得更加封闭抑郁,放学后只想对着电脑。父母联系了学校,学校认为孩子有抑郁倾向,建议让他先退学,调节妥当再去上学。
来自[广州妈妈Android版]

Rank: 30Rank: 30Rank: 30

帖子
4810 
经验值
142389  
注册时间
2012-10-15 
BB生日
2009-11-13
有个初一的孩子在国内的成绩在班上处于中偏下水平,父母打算让她出国,可是结果发现,虽然孩子的学习能力或智力很容易跟上欧美国家,但仍然需要提高孩子的情商、人际交往能力、意志力、情绪调节能力和创新能力。于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跟着我学习情商智慧,孩子还参加了我开创的\"青少年训练营\"。
学习了情商智慧后,妈妈陪孩子在国外学习了两三年,看到孩子已经学会照顾自己并适应了国外的环境,才放心地让孩子住校。回国后的妈妈偶尔也会过去探望,高质量陪伴孩子,孩子也会毫无保留地跟妈妈说一些发生在学校的趣事,孩子的成绩不错,性格开朗乐观,后来考上了悉尼大学,报读了自己喜欢的专业。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比较,不难发现,孩子没做好准备,情商智慧有提升空间时,独自出国学习,浪费的不仅是家长的金钱,更会浪费孩子宝贵的成长时间,存在一定的风险,只有孩子和父母都提高了情商智慧,多些陪伴,做好过渡,才能取得最佳的留学效果,才是安全的!
想尽情适应国外留学生活,提升EQ是必需的;想在国外名校脱颖而出,还需CQ高。
五、出国留学,学会保护自己更重要
一位妈妈在我的工作室中跟我说起了这样一件事:
来自[广州妈妈Android版]

Rank: 30Rank: 30Rank: 30

帖子
4810 
经验值
142389  
注册时间
2012-10-15 
BB生日
2009-11-13
她女儿15岁去欧洲学习,成绩很优秀,语言也不错,交往能力也行。有一天在宿舍里,一个欧洲的小女孩说她的100欧元不见了。
宿舍里四名孩子一起沟通、一起查找,最终在女儿包里发现了那100欧元。于是,欧洲女孩就说她女儿偷了钱。女儿感到很委屈,打电话给她,告诉妈妈自己没有偷,不知道为什么包里会多100欧元。
我问她当时跟她女儿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她说,我让女儿赶快把这100欧元交给老师。
我立刻就说,那样很危险。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聆听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情绪稳定起来。其次,如果发现 100 欧元在自己的包里,却不是自己的,千万不要去碰触,以免留下指纹,最好将书包合起来。然后,告诉老师,并询问老师要不要报警?由老师即成年人来评估要不要报警,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能证明自己的清白,更好地保护自己。然后,回忆整件事的发生经过,看看自己到底哪方面出了问题,转危机为机会。
这个案例再一次提醒各位家长,在孩子出国之前,一定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训练,让他们懂得保护自己,包括可能被别人冤枉,或者被别人诬陷。
总之,不管孩子住校,还是留学,都需要加大亲子之间的沟通,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心理协助。同时,还要提高孩子沟通的意愿。如此才能让孩子的心情变得好起来,才能提高自信心,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才能更快地融入学习和生活。
来自[广州妈妈Android版]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6Q刘中良《亲子互动26问》好句摘录(目录已经录入) ...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5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