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1日,桐桐78天。
有朋友发给我这样一个故事: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 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我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去了抓蜗牛!”好吧!松手吧! 反正上帝都不管了,我还管什么?任蜗牛慢慢地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还听到了鸟声,听到了虫鸣,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 我弄错了!原来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不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中探出头来,这其中的成就,何止是孩子。
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其中有一句话影响非常深刻 :“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是呀!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孩子,你慢慢来。家长你别急,在等待中教育。人生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人生更是一场旅程,在于看一路风景,而非火急火燎奔向一个终点。顺其自然,淡然处之。
桐桐妈看到这个故事也很感慨,在养育桐桐的过程中,我也犯了心急的毛病。比如,急于给桐桐培养固定的作息习惯,一旦桐桐出现不符合规律的状况立即有担忧,病急切地想去改变,重新树立。但是,要知道,桐桐才两个月大呀,妈妈不应该给她太多压力和负担。
这两天带桐桐出去散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有四个月的小朋友已经长牙了,有十个月的小朋友已经慢慢走路了,桐桐奶奶说我们到这个时候也都可以,我总是说,没有关系,我们慢慢来,只要是正常范围内就行了。桐桐爸也下载了亲宝宝装在手机里,每天看亲子小报,看到有些内容还会提醒我,桐桐妈最近在看崔玉涛的小儿喂养1-8册,看到的内容会和桐桐爸讨论,将一些基本的育儿方法告诉给他,并且告诉她为什么,他也在逐步接受和学习。今天晚饭奶奶说起隔壁四个月的宝宝已经把尿了,桐桐也很快可以把尿了。桐桐妈立刻表达了立场委婉的说不要那么早把尿,桐桐爸很配合地说起把尿对括约肌不好,容易导致痔疮。这些话从桐桐爸嘴里说出来可能奶奶更容易接受吧!
很快就进入夏天了,这两天桐桐只穿一件衣服都会出汗,桐桐妈给桐桐入手了几件薄的连体衣和夏季的小裙子。但是对于,要不要用尿布,桐桐妈还是犹豫不决呢······如果要用尿布,那要买一些好一点的,透气一些的尿布才行。家里还有纸尿裤呢,是不是等穿完再用尿布呢?用尿布尿湿后如果没能及时换掉,那桐桐感觉多难受呢······这些都是很犹豫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