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127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知识分享】当心!那些“无孔不入”的过敏

[复制链接]

Rank: 21Rank: 21Rank: 21

帖子
10663 
经验值
74404  
注册时间
2010-5-10 
BB生日
2010-05-23

广州通商家 口碑冠军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广州妈妈网二维码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09:59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过敏.jpg



  

  宝宝年纪小,最容易受到各种细菌的侵略,特别是过敏,可谓是“无孔不入”。2月4号就进入春天了,春天诱发过敏性疾病的渠道有很多,不得不引起妈妈们的关注。

       一、经胃肠道食入

  过敏性胃肠炎主要是由于宝宝进食某种食物后造成的不良反应,一般会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引发过敏性胃肠炎的常见食物有八大类:牛奶、鸡蛋、鱼、贝壳类海产品、坚果、花生、黄豆、小麦。宝宝最容易发生过敏性胃肠炎的阶段就是添加辅食的时候,如果太早添加辅食,比如鸡蛋黄(蛋清更容易致敏)等,也很容易导致过敏性胃肠炎的发生。
  妈妈可以这样做:
  1.避开过敏原。食物引起的过敏一般不能够根治。预防过敏性胃肠炎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宝宝不要食用过敏性食物,避开过敏原。有食物过敏的孕妈咪,从 怀孕期到哺乳期及宝宝的喂养阶段,都要避免食用引发过敏的食物。
  2、适当推迟添加固体食物的时间。如果是有过敏家族史的宝宝,添加固体食物时间应该晚一点,最好是满1岁后。添加辅食时要注意:从单一到复杂,从谷类到蛋白质,平时妈妈可以记录宝宝饮食日记。


       二、经呼吸道吸入


  孩子经常用手去揉搓眼睛和鼻子,或是有干咳和吞咽的动作,这些很可能是孩子过敏的表现。很多家长会把过敏引发的疾病混同于普通的感冒。
  呼吸道过敏的过敏原在室内和室外都存在。家里常见的过敏原有霉菌和尘螨,还有家居装修带来的化学物质和异味。在室外,环境污染、花粉和灰尘都是诱发过敏的因素。
  妈妈可以这样做:
  1、节假日,带过敏体质的孩子出行,首先不要去花草繁茂的地方,其次不要让孩子过于兴奋和疲劳。疲劳也是诱发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
  2、预防和控制环境湿温度。尘螨是家居环境中不可避免的生物。螨虫喜欢生活在湿度在75%-80%、又有皮屑可以作为食物的环境中。所以首先应该通过除湿机将室内湿度控制在50%以内。螨虫喜欢生长在布制品中,所以家居摆设应尽量减少这类用品。


       三、经皮肤接触

  婴儿皮肤很容易过敏。过敏后宝宝的皮肤非常痒,想要解决过敏问题,首先就必须从生活中开始做起,随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问题,这样也许可以很好地避免过敏症状的发生。
  妈妈可以这样做:
  1、首要目标就是要防止“痒—抓—痒”的恶性循环。同时,减少过渡洗澡和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沐浴后立刻使用保湿剂。
  2、对宠物过敏的宝宝,应尽量让宝宝远离宠物。如果家里有养宠物的,平时勤对宠物进行毛发梳理,以避免皮、毛屑及其他过敏原,定期清理地毯、卧室床垫等家居用品。
  3、有时候植物也会引起皮肤过敏。如果宝宝对花粉过敏的,应避免让宝宝嗅闻花草,避免近距离接触花粉,家中尽量减少居室绿化。



       四、经母乳传递

  婴儿用母乳来喂食是最好的,对其生长发育也有益,但也有可能带来过敏。过敏有可能导致这些症状出现:腹泻、便血、呕吐、湿疹、便秘、经常哭等。对妈妈来说,母乳过敏是一件很让人头疼和担心的事。
  妈妈可以这样做:
  1、调整饮食。牛奶、鸡蛋和坚果是平时常见的过敏原。在确认了宝宝是对哪一种食物的过敏原敏感,产生过敏症状,母亲就要忌口不吃含这种过敏原食物大约1到2周,母乳中的过敏原就会渐渐消失。
  2、不推荐盲目地通过“忌口”来避免母乳过敏,只有当过敏症状出现时,才通过“限制饮食”来尝试解决问题。
  3、妈妈也要注意一点,如果忌了奶制品,需要从其他食物中获取充足的蛋白质等营养。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知识分享】当心!那些“无孔不入”的过敏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5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