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首页8910111213141516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458 | 浏览: 11389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个人对生本教育的一点理解

[复制链接]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3103 
经验值
17969  
注册时间
2008-10-27 


   
原帖由 九月微凉 于 2009-12-2 14:01 发表
关于:“不知您是否注意到,越是前面的问题越多,越是后面的问题越少。如果我们的教育使得学生问题越来越少……”

用个朱德庸的漫画《绝对小孩》来回答:你不觉得我们的教育都把爱提问题的孩子当成问题小孩吗? ( ...





(*^__^*) 嘻嘻…… 9494
骏爸

大 专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帖子
1253 
经验值
7585  
注册时间
2007-3-19 
BB生日
2005-00-00


   
原帖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2-2 10:47 发表
转帖链接:http://club.baby.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897878&highlight=%C2%F3%D7%D3%B0%D6%B0%D6


我是麦子的父亲,我从个人的经历出发,觉得现行的数学教育方法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理工科类人材的。从旁人 ...


谢谢您的转贴,读后很受启发。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82 
经验值
410  
注册时间
2009-11-13 
BB生日
2002-10-30
认真读了九月link的一位妈妈的陪读生涯,那么熟悉。庆幸孩子还能9:00以前上床,否则我可能也熬不到今天。我突然有了一个非常silly的想法,既然每个学校用同样的教材,做同样的作业,使用同一个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孩子能有多大差别呢???I mean 除了考试成绩以外???那变成说差别也就在成绩上。那些作为家长渴望看到的学习的动力(motivation), 阅读的兴趣(interest),批判性的思维(critical thinking), 解决问题的能力(problem solving skill)是根本无法通过学校去培养的,那只能有老各位关注孩子的家长自个解决了。择校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升学,听起来是个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的silly question.  早明白这个道理就不用在师本学校里“转辗反侧”了......
花园宝宝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14 
经验值
2550  
注册时间
2009-9-8 
BB生日
2008-04-24
虽然身边没有孩子进生本学校,但我个人支持生本教育!!

Rank: 20Rank: 20

帖子
4812 
经验值
28110  
注册时间
2007-4-15 


   
原帖由 经纬 于 2009-12-2 22:02 发表
认真读了九月link的一位妈妈的陪读生涯,那么熟悉。庆幸孩子还能9:00以前上床,否则我可能也熬不到今天。我突然有了一个非常silly的想法,既然每个学校用同样的教材,做同样的作业,使用同一个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 ...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样米养百样人

同样的教材,遇到不同的老师,遇上不同的孩子,再加上不同的家长可以产生各种化学作用,最终构成的排列组合数是庞大的,所以,无需杞人忧天。

每个孩子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

[ 本帖最后由 九月微凉 于 2009-12-2 22:16 编辑 ]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82 
经验值
410  
注册时间
2009-11-13 
BB生日
2002-10-30
我相信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家长的关注“makes huge difference", 毕竟是一对一的教育。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通过大班教育,我在思考老师能起多大的作用???我之前是认同好老师胜过好学校的说法,但是再好的老师如果不得不遵循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规则,她的能量又如何放射让孩子们受益呢?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本是否比师本占据绝对优势?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帖子
17 
经验值
75  
注册时间
2009-9-6 
BB生日
2003-09-21


   
原帖由 经纬 于 2009-12-2 22:02 发表
认真读了九月link的一位妈妈的陪读生涯,那么熟悉。庆幸孩子还能9:00以前上床,否则我可能也熬不到今天。我突然有了一个非常silly的想法,既然每个学校用同样的教材,做同样的作业,使用同一个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 ...



今晚又回到这个论坛了,想不到已经有那么多的新发表。

对中国的教育模式,我是一直不认同的。在教育这方面我一直比较崇洋媚外,我觉得国外会教你如何做人,会教你学习的方式,会尊重每个学生和每个家长;不是像国内只会死板地灌输知识,而忽略了从小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基本道理。很多东西,很多方面都让你感觉到社会的不平等。。。

所以我很想问问九月和经纬,既然你们也觉得国内的教育方式是如此地有问题,偏离了我们的期望,为何就为了学习点牢固的中文就接受这里的教育。毕竟,小孩的性格和习惯都是从小就培养起来的,等到他们到了10多岁,会不会就已经被国内的教育而同化呢?

再次,我也很高兴能在这里认识你们大家。我们都在为了小孩而不断地学习。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3103 
经验值
17969  
注册时间
2008-10-27 
对于孩子到了10来岁会不会被同化,我觉得九月之前说的“用繁入简易,由易入繁难,有条件的,选择让孩子的成长期经历繁复一点,到走出这个纷繁的社会,也许就会容易一些”有一定道理。孩子小适应力强,从不受尊重、习惯了不平等,到受尊重、感受到平等非常容易适应,还有新鲜的空气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几乎不存在适应的问题。我们现在的环境也是一种环境,有十几亿人生活的环境。呵呵...... 反过来就比较难受了,回国会看很多事情不顺眼。有得有失,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完美的。

学校教育只是一部分,不必看得太重。不追求分数,不追求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类拔萃,反而有多一点空间。不妨学学池莉,看看如何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帮孩子减压。她女儿去英国前,也还是全面发展,性格纯良敦厚。整个小学期间“疯狂玩耍”。出国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更好,这母女俩很是扬眉吐气,顺便发点牢骚,可以理解。呵呵......孩子既适应现有的环境,又有好的性格和习惯,要求比较高,但并非做不到,看父母如何引导,这就是父母要做的功课!再想想,所谓的好坏、优劣都是个比较而言的事,如果能适应不同的文化,孩子的生存能力会更强,未来的路会更宽广,回国受几年教育还是有意义的。就当作“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我见过几个初中毕业随父母移民去国外的人,学识和能力不错,性格很好,不管是回国还是在国外的,都发展得很好。楼上不必担心,儿孙自有儿孙福。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2-3 00:52 编辑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3103 
经验值
17969  
注册时间
2008-10-27 


   
原帖由 经纬 于 2009-12-2 22:42 发表
我相信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家长的关注“makes huge difference", 毕竟是一对一的教育。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通过大班教育,我在思考老师能起多大的作用???我之前是认同好老师胜过好学校的说法,但是再好的老师如 ...




好的教育应该着眼于如何让孩子释放自己的能量,这是生本优于师本的核心。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82 
经验值
410  
注册时间
2009-11-13 
BB生日
2002-10-30
我们回中国的主要目的是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中文的环境。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孩子应该回到中国来学习感受。要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routine),目前的硬式教育还是提供了土壤的。至于性格培养,与家庭教育关系更密切些,虽然不排除外界的影响。没有一种教育体制是完美的,我们之所以选择中国基础教育,也是认为它有可取之处,也就是九月和我都提到的“牢”,“严”,“苦”,这里的苦指的是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国外的孩子比较缺乏这些方面的体验。这样她们会更加“appreciate"自己所拥有的生活,而不会”take it for granted".  当然我不得不承认到中国后也经历了“culture shock", 孩子们每次暑假回美国都不愿意再回来。但我们始终坚定这个决定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经历,尤其在她们年幼的时候。生活在两种文化之间,不时感受到两种文化的冲击,对我们全家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我认为我们能有这样的机会还是很幸运的。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82 
经验值
410  
注册时间
2009-11-13 
BB生日
2002-10-30
”好的教育应该着眼于如何让孩子释放自己的能量,这是生本优于师本的核心。“

Joycelyn, 说的好!精辟!
骏爸

大 专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帖子
1253 
经验值
7585  
注册时间
2007-3-19 
BB生日
2005-00-00


   
原帖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2-2 13:26 发表
  “教育不能仅仅培养聪明的孩子,现代教育需要培养的是智慧的学生。”经过若干年潜心研究,黄全愈于2006年5月推出了新作《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在这本书里,他系统地回答了在现代社会里“我们应该怎样教孩子”的问题,为改变中国传统基础教育开出了很多具体的处方。
...


黄全愈的书,我最早读的是《素质教育在美国》,当时受到很大的震动。后来又读了他的《玩的教育在美国》,觉得一般般,就没再关注他的其它书了。不知《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如何?
骏爸

大 专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帖子
1253 
经验值
7585  
注册时间
2007-3-19 
BB生日
2005-00-00
看了一点简介,《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里面有一部分说:教是为了不教PK不教是为了教,这就是本书阐释的“自学”与“自教”的概念。中国教育的理想状态是学生的自学,而美国教育的理想状态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自觉学习VS自我教育,孰优孰劣?

这一点跟生本似乎有相通之处。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1069 
经验值
5835  
注册时间
2007-4-11 


   
原帖由 mountie 于 2009-12-3 11:48 发表

黄全愈的书,我最早读的是《素质教育在美国》,当时受到很大的震动。后来又读了他的《玩的教育在美国》,觉得一般般,就没再关注他的其它书了。不知《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如何?



哈,我跟你一样,也是对黄的第一本书很喜欢,甚至还买来送人,送儿子的老师。后面的就越来越不敢恭维了,一本比一本差(第二本勉强看完,第三本完全看不下去),不是说他说的教育有问题,而是书写得很勉强,趁乘势而为的感觉。看第一本的时候,我儿子已经4岁多了,感觉他写的许多正是我所想的所做的,相见恨晚哩:)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1069 
经验值
5835  
注册时间
2007-4-11 


   
原帖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2-3 00:49 发表



好的教育应该着眼于如何让孩子释放自己的能量,这是生本优于师本的核心。



真是精辟!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1069 
经验值
5835  
注册时间
2007-4-11 


   
原帖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2-3 00:49 发表



好的教育应该着眼于如何让孩子释放自己的能量,这是生本优于师本的核心。



精辟!
骏爸

大 专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帖子
1253 
经验值
7585  
注册时间
2007-3-19 
BB生日
2005-00-00


   
原帖由 小诸葛之母 于 2009-12-3 13:14 发表


哈,我跟你一样,也是对黄的第一本书很喜欢,甚至还买来送人,送儿子的老师。后面的就越来越不敢恭维了,一本比一本差(第二本勉强看完,第三本完全看不下去),不是说他说的教育有问题,而是书写得很勉强,趁乘 ...


第一本书的确是他多年思考的结果,在国内也引起很大的轰动。趁出名多写几本,为出书而出书,他竞也未能免俗。

如果《天赋教育在美国》是他第一本书之后进一步思考的总结,还是值得读一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82 
经验值
410  
注册时间
2009-11-13 
BB生日
2002-10-30
刚听写完四会字,发现人教版第一学期总共生字是500,试问华阳小学要求需要达到多少字数?谢谢!
骏爸

大 专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帖子
1253 
经验值
7585  
注册时间
2007-3-19 
BB生日
2005-00-00
华阳的不太清楚。广州市花都区育才学校也是开展生本教育,一年级总识字数为2000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82 
经验值
410  
注册时间
2009-11-13 
BB生日
2002-10-30
谢谢,那还是有差别的!我找时间要拜读您推荐的《素质教育在美国》。我记得你在某处提到给孩子弄了个英文原版图书馆,我极力推荐"Magic Tree House" by Mary Pope Osborne, 这个系列应该有40多本了,Ms.Osborne 还在继续撰写。你的孩子一定会喜欢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个人对生本教育的一点理解
快速回复
上一页首页8910111213141516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5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