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你好。看了你的这个帖子,我觉得你对“多动症”的了解或许有些偏差。
“多动症”是中国大陆发明的一个“山寨”名称,类似于“羊癫疯”这类的名词。这样起名的好处是简便,也利于当年文化不多的普通民众理解;坏处就是忽略了群众逐字解读后可能带来的误会。就好比“羊癫疯”和羊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很长时间里民间都误以为在病人发病时嘴里放菜叶会有助治疗,无他,“羊”不是吃草嘛……。
“多动症”准确的医学名称应该是“注意力缺陷障碍”,通用英语简称是ADD,其中带有过度活跃和冲动特征的亚型,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注意力缺陷障碍是该症状的主要核心症状,是否带有多动症状都不影响患者是ADD,但是人们对带有多动症状的孩子印象更深刻,也更容易接受其表现是一种医学上的异常行为。当然,ADHD给患者带来的困扰远超ADD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如果仅仅见字解义就误以为只有一天到晚动个不停才是“多动症”,就大错特错了。
对ADHD的另一种误解来自“注意力”。很多家长都说“我的孩子做某某事情(一般是打游戏、看电视、看书、画画……)的时候注意力非常集中,可以一动不动很长时间,才不可能是多动症呢!”其实,注意力分成两种——“被动注意力”和“主动注意力”。前者是由于外在的刺激吸引过去的注意,属于被动注意,任何给感官带来高度刺激的刺激源(包括高度感兴趣的项目)都属于被动注意的刺激源,绝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注意力,ADHD儿童的被动注意力不但不缺乏,而且很容易高度亢奋,投入的时候很沉迷,但也容易被其它等量刺激转移注意力;主动注意力则是个人主动按目的施加在事物上的注意力,即使对该事物不感兴趣,比如日常工作、不喜欢的学科、枯燥的资料……等等,为了主观目的,也能长时间在这些事物上高度集中注意力。ADD患者在这种注意力方面严重缺乏,面对完成目标压力时表现更加糟糕。而常人则正好相反。
当然,画画和看书是最难以分辨的项目,如何知道孩子在这两项事情上的注意力是由于高度感兴趣还是主观目的呢?我建议一个小办法:家长可以试试用其它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比如新玩具、喜欢的食物等)打断一下,如果能在一两分钟的短暂中断后仍然迅速把注意力收回去的就是有主动注意,反之,很快就把注意力转移到新刺激上,把原来的事情放下不管的就是缺乏主动注意。
再请楼主看下面这段话:
张绪是一个一年级的儿童,家长介绍说,三岁前他很正常,小时候很爱笑,大家都很喜欢他。谁知道,自从上了幼儿园后,他变了一个样。他不象别人那样安静而专注地听老师讲话,每当班级集体活动时,他总是傍若无人似地站起来四周探望,如果他听懂了老师的问题,就会不举手脱口而出,不时还答非所问,经常逗得同学大笑。老师很恼火,但又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 到了幼儿园大班,张绪倒是很爱学习,可什么活动都坚持不下来。画画儿班只去一个星期就说没意思了,家长又给他报了武术班,可老师说他只听了十分钟就不耐烦了,也没学成。张绪虽然不断要学这学那,可没有一件事是善始善终的。原来他无法对一件事情集中精力,所以什么事情都做不长久。
摘自某书对ADHD儿童实例的描写。很接近你对女儿的描述。至于没有朋友的问题,建议你看看下面这段话:
ADHD儿童的表现之一就是社交能力缺乏。他们通常都有很吸引人的个性,初次见面的结果通常都是令人愉快的。但是和同辈的长期交往则很少能够维持。原因就在于以下内容:
有行为冲动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做事前不思考、插队、或者无心排队,在班上抢答问题,在该安静时讲话,还可能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比如大声嚷嚷或者打架。他们社会技能缺乏,由于情绪不稳定,缺乏克制力的一个必然后果就是不能适应学样生活,在学校中,他们往往表现得较幼稚、任性,他们要什么立刻就得满足,一不顺心就发脾气,摔东西。对挫折忍受能力较差,经常哭闹。在教室里,常违反纪律,对老师的要求不服从,与其争辩。在家里和游戏中,他们不善于与人合作,在和同伴交往时,不讲礼貌,责怪别人,不谦让,甚至有些还会说脏话,所以没人喜欢与他们相处。
这些特点对于十几岁的ADHD患儿的社会化当然是致命的。他们会在错误的时间冲动的说错误的话。他们能获得第一次的朋友的邀请,但很难获得第二次因为他们可能冲动的说了什么,然后后悔自己为什么那样说,而其他伙伴会想“这家伙怎么这样?”然后就躲开他。有时候,这些孩子不能学会其他人都知道的社会暗示,看不出别人的意图。所以他们常常在社交场合处于尴尬的局面却不知道为什么。
其它的表现还有:
有行为冲动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在做事之前从不停下来先想一想。不管你告诉这孩子多少遍“停下先想一想”,下一次在同样的情景中他很可能还会犯同样的冲动行为。他们常常不能从所犯的错误中学习。他们的学习门槛很高,如果你不训练他们或给予足够的激励让他们跨越这个门槛,他们是不会从教训中学习的,他们会一次又一次的犯同样的错误。
认知方面的冲动意味着他们经常猜测。猜测是他们在解决问题时选择使用的方法。有认知冲动的ADHD患儿在短时间内会有很多种猜测,并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配对任务中,或多项选择题中,你会发现他们会很快开始猜测哪一个才是正确答案,一会猜这个,一会猜那个,基本没有先思考再选择的意识。直到他猜中时,你给出反应,对他来说也不过是对他使用猜测来解决问题的一种加强。有认知冲动的ADHD孩子几乎没什么问题解决策略。他们根本就不会停下来看看问题就说“我会先做这个,然后再做那个之后我会完成它。”他们不会象说的那样解决问题。他们只是猜猜,做的时候该怎么错还怎么错。
[ 本帖最后由 halfmoon 于 2009-10-30 11:3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