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0 | 浏览: 2581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 美味家常菜 ]

立秋以后如何调整饮食

[复制链接]
小燕子

初 一

Rank: 11Rank: 11

帖子
317 
经验值
960  
注册时间
1970-1-1 
BB生日
2001-01-10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广州妈妈网二维码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8 23:5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立秋后,多喝豆浆,可滋阴润燥。

  苹果等酸味水果在立秋后要多吃。

  在养生学上,饮食是很重要的,那么立秋后在饮食上我们需要做哪些调整呢?

  立秋后多吃酸味的水果

  立秋后,在饮食上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下列食品可供选择:

  1苹果: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润肺、除烦、开胃、醒酒等功用,对消化不良、气壅不通者,可榨汁服之。

  现代医学认为,苹果还能预防和消除疲劳,苹果中的钾能与体内过剩的钠结合,并使之排出体外。食入过量盐分时,可

吃苹果来帮助排除,所以吃苹果或饮苹果汁对高血压患者有益。

  2葡萄:性味甘、酸,鲜食酸甜适口,生津止渴,开胃消食,但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食多令人腹泻。

  3杨桃:性味甘、酸、平,其果能生津止渴。秋天若患风热咳嗽,可把杨桃洗净鲜食;若患小便热涩,用鲜杨桃2~3

个,洗净切碎、捣烂成汁,温开水冲服,日服二次;若患咽喉肿痛,将鲜杨桃洗净生食,日2~3次,每次1~2个。但本品多

食伤胃,尤其是平素脾胃虚寒者更要少食。

  4柚子:性味酸、寒,可除胀、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肿止痛,适用于胃病、消化不良、慢性咳嗽、痰多气喘等症。

柚子以含维生素C丰富而著称,有益于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柚子所含的有机酸,大部分为枸橼酸,而枸橼酸具有消除人

体疲劳的作用。

  5柠檬:味极酸,具有生津、止渴、祛暑、安胎等功用,柠檬酸是各种水果中所含有机酸最多而命名。高血压、心肌梗

塞患者常饮柠檬饮料,对改善症状大有益处。

  6山楂:性味酸、甘、微温,有散瘀、消积、化痰、解毒、活血、提神、清胃、醒脑、防暑、增进食欲等功效,对高血

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十多种疾病都有显著疗效。

  多喝豆浆能清肺化痰

  秋季在饮食调养方面,首先要按照《黄帝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以

防秋燥伤阴。下列饮食可供选择:

  1银耳:又称白木耳,是一种有补益作用的名贵补品。其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具有补胃、润肺生津、提神、养

胃、益气、健脑等功效,常用来治疗虚劳咳嗽、痰中带血、老人身体虚弱、消瘦、食欲不好等症,与黑木耳比,其性偏凉、

养阴生津作用比黑木耳强。

  2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消痰、止咳、降火、清心等功用,适用于秋燥或热病伤阴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以及

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

  3芝麻:性味甘平,有养阴润燥、补肾益脑、止咳平喘之功,适用于阴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皮肤干燥及肝肾精血

不足所致的眩晕,头发早白、腰膝酸软。

  4藕:性味甘凉,是止血、生津的良药,富含淀粉、钙、磷、铁及多种营养素,尤其是含维生素C最多。

  5菠菜:性味甘凉,能滋阴润燥,养血止血,通利肠胃,可用于津液不足之口渴欲饮、肠燥便秘、贫血等。

  6豆浆:是将大豆浸泡,磨为汁,滤去渣,经煮熟而成。性味甘平,功能补虚润燥,清肺化痰。常用于久病肺虚咳嗽

及痰火哮喘。

  7鸭蛋:味甘咸,性凉,功能滋阴、清热,可用于阴虚所致的咳嗽痰少,咽干痛,以及肺胃虚热所致的口渴、痰咳、便

干等症。

  8蜂蜜:既是滋补佳品,又是治疗多种疾病的良药,蜂蜜含果糖39%,葡萄糖34%,这两种单糖均能直接供给热量,

补充体液,营养全身。对于津液不足诸症,脾胃阴亏或气虚所致的胃脘疼痛等均有一定疗效。

  少吃刺激性和过燥的食物

  秋季的饮食有以下禁忌:

  1不要暴饮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在秋

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2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等。另外,还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凡是带有辛香气味

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

  3饮食不要过于生冷

  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

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

  4应忌过燥的食物

  中医学认为,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

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所以,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过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类的食物。

Rank: 20Rank: 20

帖子
8221 
经验值
29347  
注册时间
2009-3-23 
好帖,收藏了

Rank: 10

帖子
167 
经验值
920  
注册时间
2009-6-1 
赞一个

Rank: 20Rank: 20

帖子
3980 
经验值
21325  
注册时间
2006-11-30 
BB生日
2007-03-07
正需要,收藏了
缘份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225 
经验值
1365  
注册时间
2008-4-11 
BB生日
1997-01-27
好帖,收藏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229 
经验值
1120  
注册时间
2008-2-25 
BB生日
2004-05-26
学习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1046 
经验值
6491  
注册时间
2007-12-18 
收藏!
瑶瑶妈

高 一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帖子
379 
经验值
2325  
注册时间
2009-5-3 
BB生日
2004-06-10
赞个,帮顶
彤彤

六年级

Rank: 10

帖子
103 
经验值
495  
注册时间
2009-4-8 
BB生日
2007-10-28
多谢了,这几天一家三口正燥热中,口气较重,刚好用得上!
天月mm

大 专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帖子
1253 
经验值
8225  
注册时间
2009-10-15 
BB生日
2015-02-11

谢谢

是转的吗,不错,谢谢

Rank: 10

帖子
40 
经验值
250  
注册时间
2009-5-8 
BB生日
2006-02-13
收藏~~~
米米妈妈

六年级

Rank: 10

帖子
160 
经验值
900  
注册时间
2009-8-3 
BB生日
2008-11-13

回复 一楼 的帖子

不错,值得收藏
好奇宝宝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729 
经验值
4486  
注册时间
2009-4-2 
BB生日
0000-00-01
多谢分享,收藏了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1448 
经验值
7416  
注册时间
2008-7-10 
收藏!
怡然宁静 该用户已被删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高枕无忧

高 一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帖子
291 
经验值
1835  
注册时间
2009-9-22 
BB生日
2008-05-10
啱晒我用拉。
千岁鹰

硕 士

Rank: 20Rank: 20

帖子
5413 
经验值
27450  
注册时间
2008-9-26 
好东东 喜欢葡萄和银耳!
不过银耳太难煮了 要煮好久咧
桐桐妈

学 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2224 
经验值
15704  
注册时间
2007-4-21 
好帖,收藏喔,谢谢
小燕子

初 一

Rank: 11Rank: 11

帖子
317 
经验值
960  
注册时间
1970-1-1 
BB生日
2001-01-10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立秋以后如何调整饮食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5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