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与香港唐氏会的孩子和家长联谊活动后,有感而发,写下了小随想《不同的家长不同的孩子》,近日在对儿童教育方面更有了一些感触,以此记下,聊表一二,与有同感的家长共同分享。 成为稼蔚的妈妈已有4年多,每隔一段时间,我总要问自己:我要做什么样的妈妈?从得知稼蔚是唐氏宝宝的现实情况后,我自己感觉整个生命的重心便都是稼蔚了:料理身体、做手术(心脏、眼睛),更多的时候就是奔波在康复训练的**上,有时候,我自己调侃“不是在给儿子做康复,就是在去做康复的路上。”看着稼蔚一天一天长大,而他的生活却总是单调的两点一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别的孩子在阳光下晒着太阳玩着泥巴的时候,他却在我的“期待值”下做着刻板的训练。STOP!必须叫停!暂停的生活里,让我好好面对自己,聆听我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让我反思对稼蔚的人生的期待,让我直观我们这个家庭中各个成员的关系,让我认真观察周遭环境的变化。 以下是自己对生活、对儿童教育、对身边一些事情的感悟。 亲戚的女儿,今年10岁,聪明伶俐。《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典故可以倒背如流,可是看着她长大的这10年里,我却从未听到她跟我打招呼喊“阿姨”;除了上学、吃饭、睡觉,她剩下的时间便是奥数和奥英,因为她妈妈不想她落在其他同学的后面,可是她却不知道一只毛绒绒、嫩生生的小鸭子,是会长成粗嗓嘎嘎、羽毛硬实的大鸭子。 前两天报纸上登了一篇幼儿园教师手记,班里一位5岁的小姑娘,钢琴6级,能歌善舞,口齿伶俐,在所有人看来都是一个乖巧聪明、大有前途的孩子,却在她妈妈准备带她去考8级的前一天,把钢琴给砸了,原因就是“钢琴让我连跟洋娃娃说话的时间都没有了”。 一位3岁唐宝妈妈,在与我网上聊天中说起,目前带孩子在机构里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可是孩子不配合,有时候老师会采取强硬的态度手把手教她,问我“老师这样做是不是对孩子不好?”我反问了她一个问题“如果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一个陌生人让你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情,你会怎么样?”当时她没回答,只是说了一句“我是想让孩子养好生活习惯,日后可以去上幼儿园”。 每个人,每个物种,身体构造里都有一个定时器,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什么时机会发生什么变化,都已经定好了的,这是自然规律,是我们要遵守的。正如,夏天吃草莓、冬天吃西瓜,还会是甘甜鲜香吗?像稼蔚,目前他的生理年龄是4岁4个月,可是他的综合表现显示可能他只有2岁6个月,再直白地说,给你一个2岁的正常孩子,你会要求他做4岁孩子才能做到的事吗?这一点,我是想说,我们做家长的要面对现实并且接受现实,绝不能做拔苗助长的蠢事,让一个刚会爬的孩子就会走路。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有他们自然生息的规律,独立自主的思想。我们只是负责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悉心呵护陪伴他们成长,绝绝不是硬要把我们的期盼强加于他们。回想一下,当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你当时对孩子的期盼是什么?是不是“孩子,希望你健康平安出世,我就心满意足了”?为什么才隔了短短的时间,你对孩子的期盼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你对孩子的期盼可能是:1岁会走,2岁说话,3岁跑跳,4岁背唐诗;那么反过来,如果孩子对你也有期盼:希望我爸爸或我妈妈30岁当经理,40岁当总监,50岁当董事长,60岁当跨国公司总裁。看起来你挺划算的,你对孩子的期盼是1年为单位,而孩子对你的期盼是10年为单位,但是,你能做到吗?也许,这时有些家长会说“我的孩子是特殊孩子,我不做些什么,他怎么能独立生活?”那么,我想问问:生活来源于哪里?独立又从何说起?你的孩子每天在机构里训练就能学会生活吗?你的孩子每天交给陌生人来教就能学会独立吗?生活就在孩子每一天的吃喝拉撒中,独立的生活习惯就在于家长的潜移默化、细心教导中,良好的家庭教养就在于一个原生家庭的和谐相处中。一个完整、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至深,给他昂贵玩具、高档车子、宽敞房子、贵族学校、超级保姆,远不如稳定温暖的父母之爱来得珍贵,不信,你可以试试在孩子面前与你的丈夫或妻子牵手、拥抱、亲吻,看看你孩子脸上的笑容。 以上这些,也许啰嗦或直白,却是这些年来的点滴感悟,希望有缘的家长看过后有所启发,该怎样做好自己的本分: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儿子(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