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 | 浏览: 1852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 小儿疾病 ]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复制链接]
晴晴妈咪

高 一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帖子
263 
经验值
2400  
注册时间
2008-7-16 
BB生日
2008-07-01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广州妈妈网二维码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5:4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我的女儿在出世的第五天被检查出有吸入性肺炎,在医院住了一周后出院,但出院时经常打嗝,医生说是正常的,BB大一点后就无事,但系距呼吸声很粗,很大声,请问一下,这个同吸入性肺炎有关吗?我应该怎样护理我的BB?

Rank: 12Rank: 12Rank: 12

帖子
125 
经验值
801  
注册时间
2012-1-13 
BB生日
1997-01-30
吸入性肺炎是新生儿期需要特别防范的疾病之一,新手父母需要小心护理,本文为您提供了正常新生儿和早产儿、低体重儿的预防和护理办法?
  一、重点之一,科学护理
  1、正常的健康新生儿。
  健康新生儿吞咽反射比较好,一般不会因为呛奶而引发肺部感染,但也要注意护理。
  对策:
  (1)看看宝宝奶嘴上面的孔是否过大,将奶瓶倒过来检查奶水流速是否过快,不要让宝宝因吞咽不及而呛奶。
  (2)喂完奶后要轻拍宝宝背部让他打嗝,排出气体减少吐奶的次数。
  (3)喂完奶睡觉时让宝宝侧躺,防止溢奶时无法吐出反而吸入气管。
  (4)发现新生儿脐炎、皮肤感染时要立即去医院,避免引发感染。
  2、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对容易患上吸入性肺炎的新生儿需要更加细心地照顾。
  对策:
  (1)喂奶时妈妈的姿势要正确,帮助宝宝克服吞咽困难。
  (2)如用奶瓶喂奶,可多试验不同的奶嘴,找到最合适的那只。 
  二、重点之二,营造健康环境
  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对预防新生儿肺炎也有积极意义。
  对策:
  (1)家属要尽量少探望新生儿,如患有呼吸道疾病更应回避。
  (2)新生儿的房间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紧闭门窗的做法是错误的,应该每天开窗透气。
  (3)房间内需保持一定的湿度,太干燥的空气对新生儿的呼吸道没有好处。
  三、重点之三,重视孕产期保健
  感染性肺炎多由病毒和细菌引起,因此避免接触病原体是关键。
  如果宝宝特别容易呛奶,就需要密切留意,一旦出现发热、哭闹或呼吸不规律等异常状况,必须立即上医院就诊。
  对策:
  (1)准妈妈不要去人密集的场合,特别是在传染病流行期间。
  (2)准妈妈需勤洗手、洗澡,注意个人卫生。
  疾病小贴士:
  宠物身上可能携带很多细菌,也有一定几率会排下弓形虫卵,准妈妈如接触到则可能被原虫感染。
  比起宠物,生肉中含有弓形虫卵的几率更大,所以怀孕后绝对不要吃火锅、涮锅,肉类食品一定要彻底做熟再吃。
  宫内窘迫将导致胎儿缺氧并引发肺炎,准妈妈也应重视。
  定期产前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绝对不能忽视,特别是怀孕后期的产检,可以及时发现胎儿的异常情况,如有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缺氧的因素,医生便会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监护(http://www.99daoyi.com/zixun/show_8358.html)。
  温馨提示:积极配合治疗新生儿肺炎
  1、一旦确诊为新生儿肺炎,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轻度肺炎在门诊就可以治疗,重症肺炎就必须住院治疗。治疗的效果与感染程度、感染何种病菌有关。
  2、在医院检查时医生往往会让宝宝拍胸片,因为胸片能帮助确诊,从而了解是何种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现在的仪器更先进,辐射更小,家长不必过度担心。
  3、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与生产方式没有直接关系。通常患有新生儿肺炎的病例中,顺产出生的胎儿经产道感染肺炎居多。而另一些产妇正是由于胎儿已经在宫内感染患上新生儿肺炎,具备行剖腹产的指征,才进行的剖腹产。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5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