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那个潮汕美食还没普及到全国的年代,美食推广全靠人口相传。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潮汕朋友,你会从他嘴里种草无数潮汕美食。
比如牛肉丸,粿品,牛肉火锅,肠粉…..等等。听到你心痒痒,恨不得立刻吃到。但,他都会和你说:“等你来潮汕,我带你去吃”。
 他叫阿飞,一个靠家里卖了两头牛才得以来上学的潮汕男孩。阿飞家里没有草原,但是有牛场,脾气也是一样的牛。毕业那日,他说此生梦想是买林宝。人生进度条走到百分之三十的时候,他完成了。 那些年说带我吃遍潮汕的豪情壮语你还记得吗?我没有看错人,阿飞够朋友。
他还是不带我去。![]() 不过,他推荐了我一间在广州的潮州牛肉店,号称是潮州镇记家的分店。最重要的是,这顿他报销。说成这样,不去我还是朋友吗?

聚会遇到“吃啥”的世纪难题时。 潮汕牛肉火锅就会变成首选,但当你独自一人,又很想吃牛肉的时候。
牛肉/牛杂粿条才是最优选择,这也是潮汕人民的日常。当然,你想一个人打火锅也不是不行的。

60年老店,潮州人民心中的白月光,潮州牛杂粿条的代表老字号。而且,不是典型的“游客店”。

▲图源网络 初入牛庄,就有一种潮汕牛肉店的感觉,方桌小板凳,菜牌价钱直接贴墙面,空旷感很强。能化解聊天的喧哗声以及火锅沸腾的气儿,不管是快餐式的牛杂粿条还是在此惬意地打个火锅,就餐体验都不错。

来了,自然要试试牛杂粿条。 传统大碗端上,粿条垫底,牛杂铺在粿条之上,避免牛杂因为浸泡失了最佳口感。
面上的南姜末印证这家牛杂粿条的正宗。只有传统的潮州牛肉店,才会在上菜之前撒一撮南姜末,去腥提味。

淘宝买上一包南姜末+一罐甘草梅汁,取你想吃的水果切块拌匀配料。南姜末能去除水果本身的涩味,梅汁使得水果的酸甜度MAX,口感即刻多出几个层次。

▲图源网络 牛杂粿条汤头颜色不似牛肉火锅那般清澈,而是浓郁些许,唔...是用牛骨熬煮过的。
牛百叶、牛肉、牛丸….多到我自己都不知道吃的是什么。脆、嫩、韧、筋道多种口感都存在这一碗中,独立且混合,满足感十足。

实不相瞒,这是我在广州吃过最正宗的一盘。虽然这是一道家常菜,但是要做得好吃,也是有点讲究的。首先,粿条和牛肉是分开炒的。湿炒和干炒差别就在粿条,湿炒的粿条会被酱汁包裹,入口更湿润。而干炒则会有些许焦香,不能说哪个更好吃,只能说视个人口味。
用潮汕话来说,挑芥兰要选最“紫”的,也就是嫩的,太老的芥兰会发苦口味偏涩。一般用做炒粿条的都是芥兰根部再搭配少许叶子,因为叶子更容易出水,太多会影响口感,最后,还要用上皇牌沙茶酱。
牛庄的湿炒粿条深得我心,出锅即带镬气。 翻炒均匀,沙茶酱汁包裹每一根粿条,夹上牛肉入嘴,肉欲十足,不下十筷,全身心都得到满足。

而且,用的是粿条而不是河粉。 我被问过太多次粿条与河粉的区别,区分其实很简单。粿条是纯米浆,两面光滑,韧性不高易断。
而河粉则在米浆的基础上加入了薯粉,形状更为透明些,韧性强些。入口便知是粿条还是河粉,同时,粿条也常被用去做各式各样的“粿”。


肠粉也是潮汕特色美食。不过,潮汕肠粉就产地不同,酱料也大不相同。
近年在广州崛起的“深夜豆浆”售卖的肠粉,以甜甜的蒜泥酱汁为主,那就是普宁肠粉。还有广州少见的汕头肠粉,以卤汤为酱料。还有以沙茶酱+花生酱混合,酱汁更为浓郁,同时也更容易腻的以潮州肠粉。

虽然牛庄打着潮州镇记的名号,但....肠粉还是不够潮州。酱料是秘制卤汤➕花生酱,有点甜酣,花生酱的香醇浓郁被盖住。掀起粉皮,内馅也只是些许白菜和猪肉,显得寒酸了点,建议你们点的时候只加花生酱试试。

令我惊讶的是, 这家店在大众点评上夺榜的竟然是"春卷"。炸物最忌油腻,特别是一层一层的饼皮叠成的春卷。油炸时很容易将油脂留在内馅,咬一口油脂爆出,咦,想想都油腻…..

能夺得第二名,还是有料的。春卷一掰就开,虽然不至于像蛋卷那般酥到掉皮,但也是层层酥薄。馅料是咸的,绿豆加虾米加猪肉等,风味独特。


猪脚圈里没有猪脚,至于为啥叫猪脚圈咱也不知道。牛庄的猪脚圈也是绿豆馅料,我怀疑和春卷是一样的馅再加入黄豆粒。为了在模具里面油炸成形,淀粉加得有点多,整体口感不如春卷。 更喜欢在汕头一家无名小店吃过的猪脚圈,以土豆作主料,切成小块的土豆和焦香的小葱调料混合,压成块状油炸,咬开焦香的外壳,牙齿陷入松软的土豆块中,一脆一软欲罢不能。
 靠着一副牛脾气死嗑工作,天天四五点就奔赴牛场开工,起得早睡得晚,赚的都是辛苦钱。
林宝?还不是拿去载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