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
- 1
- 帖子
- 176
- 经验值
- 1456
- 注册时间
- 2015-10-30
- 妈币
- 808
  
- 帖子
- 176
- 经验值
- 1456
- 注册时间
- 2015-10-30
-
♦♦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
♦♦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
本帖最后由 hitexture 于 2015-11-23 11:50 编辑
周巽生,毕业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音乐系,后赴法国巴黎,在长笛大师Patricia nagle等人指导下学习长达8年,07年获巴黎NERINI长笛比赛二等奖。现任顺德北滘交响乐团长笛首席,拥有高级长笛演奏文凭及高级室内乐文凭,任珠三角多所音乐院校客座长笛教授及高考导师。
广东人更适合学管乐
----长笛老师周巽生专访
周巽生,台湾人。他应该是广州为数不多的非大陆身份青年音乐老师。台湾文化大学音乐系长笛表演专业毕业后,继续留学法国学习八年。留学结束正打算回台湾时,他通过与朋友聊天得知大陆尤其是广东地区,有较大的音乐教育市场,并且管乐老师稀缺,不像台湾音乐教育市场已达到供需饱和程度。
同所有初来广东打拼的异乡人一样,2009年到广东时,虽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但因为在广州举目无亲,周老师浑身才艺仍门可罗雀无法施展。因为广州生活成本较高,他与在法国认识的顺德朋友一起租住在顺德,先在顺德琴行招收学生。顺德本来就是中国有名的富豪聚集地,小孩学乐器多以一时兴趣为主,选择长笛的自然更少。刚到顺德的半年,周老师竟招不到一个学生。
入不敷出的生活窘境使这位艺术工作者不得不想办法解决燃眉之急。幸好有一技傍身,周老师很快加入了顺德北滘交响乐团,后又进入巴洛克室内乐团。对初来乍到者来说,通过这些音乐团体进入本地音乐圈,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凭借自己的实力,周老师慢慢打开了市场,广州、佛山、中山等地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口碑介绍慕名而来。
在台湾,青少年学习长笛的人数仅次于钢琴,然而广东地区青少年对学习管乐甚至还持有不能完全被认可的态度,大部分青少年都在家长的主导下选择学习钢琴、小提琴。然而,台湾、法国、广东三地的生活与教学经验让周老师感觉到:广东人更适合学管乐。大概是因为粤语发声与其他语言的不同,从小说粤语的人,在发声系统上对吹奏管乐有天然的优势。当然,这没有经过语言学家、人类学家的考察论证,是周老师的教学感悟。
“保持畅通的学习通道,让学生学习没有困难”是周老师的教学宗旨。这样可以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减少知难而退的影响因素。具体做法就是不管学生处在什么程度,每节课都优先纠正最大的问题,让每个学生下课后都能感觉到问题的改善,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为了考级集训几个月,或者为了参加一个比赛加紧练习,这种一口气吃成胖子的做法,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不能保持愉悦的学习心情。
管乐吹奏对气息的把握非常重要,“吹出自然的声音”是周老师的教学重点。何为自然的声音?就是听者要觉得舒服。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自然的声音仅仅是个概念,实际上考验的是演奏者对嘴型、气息等吹奏基本功的把握。周老师擅长教这些基本功,大概得益于他敏锐的捕捉力,如同他能感觉出广东人更适合学管乐一样。好几个初学者,“进门零基础,一节课后,出门就能吹”。
现在,周老师的学生当中,多为希望成为高考艺术生的高中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有一套应试教学技巧。一方面他擅长教基本功,能让初学者轻松度过初学枯燥期,大大提高继续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他更注重长笛演奏的音色与音量处理,而这恰恰是内地长笛演奏者所缺乏的。甚至一些内地知名乐团的长笛演奏者,他们更注重演奏技巧,导致吹不出“自然的声音”。“自然的声音”当然更能俘获评审老师的耳朵,从而获得更多青睐。
在广东地区立足之后,周老师打算一直在广东生活下去,并且希望自己的学生有朝一日沿用他的教学方法,教出更多“自然的声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