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
- 1
- 帖子
- 1294
- 经验值
- 9110
- 注册时间
- 2013-10-18
- 妈币
- 8375
       
- 帖子
- 1294
- 经验值
- 9110
- 注册时间
- 2013-10-18
|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当你没有生病时,满眼满耳的名医,但是当你或者家人生了病,治疗总是不能完全对症,名医就是找不到。
小孩子抵抗力弱,容易生病,一生病,我那时与很多今天的年轻妈妈们一样, 找医生,点滴,西药,来得快,一时控制了症状,就又去忙其他,完全不想孩子的病的事情了。等到下次又发病,仍然循环这样做法。。。。。。久而久之,孩子的生物系统遭受严重损害。
直到有一年,我女儿1岁半,拉肚子,怎么都治不住,什么专家都找了,近一个月时间,就是止不住,婆婆在卫生系统任职,换了很多治疗方案,眼看孩子廋得头都直不起,那时我着急上火的,一下廋了10斤,在完全茫然无奈的时候,我权当无用,就去一个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将医学的书,凡与拉肚子有关的书籍,全部翻遍,与一个老图书管理员讨论,他非常厉害,很多古中医方剂,都能背出来,我一下子由对他的敬佩,对中医药学产生无比强的兴趣,最后,我们两个理清一个治疗思路,再去找医生沟通,开药,吃了三天,好了。
这件事还有后续故事,没意想的是,歪打正着,那年国家招考第一届中国古代典籍专业硕士,还考上了。我本来是讲授诸子百家哲学的,因为这次介入很多古代中药学著作,我发现,古代中国的知识,最初是掌握在巫师手中,古代中国的哲学与阴阳五行是一个体系,所以,古代典籍中知识的学科界限不是特别清晰,叫做“无大医则无大儒”,古代学者大多精通中医药学、气象、天文、地学等,如发明了地动仪的张衡,是汉代文学家,但是他当时的身份是行政官员,相当于今天的市委sj。所以古代知识分子,“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话说远了,意思是,几千年以来,古中医药学,有很多西医不达之功效,人是本草动物,用本草治疗,与身体机能是相通的。
所以,做妈妈的,为了孩子的健康、身高体重科学、脑力智力、免疫系统都要符合标准,就要扫盲一下中医药学。其实,医学与饮食很多又是一体的,盛行于广东的煲汤习俗,实际是历代北民南迁后,中原古代本草保健饮食体系的传承。
俗话说开卷有益,如果你 有兴趣时,你可以在线阅读这些国学经典,也许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会帮到你大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