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831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 其他 ]

踏青,不可拈花惹草

[复制链接]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29 
经验值
200  
注册时间
2012-9-11 
BB生日
2009-2-14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广州妈妈网二维码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20:29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清明小长假即将来临,一部分人会去拜山,一部分人会趁机出游踏春。无论哪种情况,活动的范围都从都市转移到野外,由于树木、花草多,接触昆虫、花粉、植物、灰尘的机会增多,出现蚂蚁、蜂蛰伤及丘疹性荨麻疹等各种皮肤问题的几率增加。每年清明过后,各医院皮肤科的病人都会明显增加。今年清明前,羊城晚报记者特意采访了广东省皮肤病医院皮肤科的谷梅主任医师,请她为即将出游的读者讲解如何预防、辨识、处理可能遇到的各种皮肤困扰。    丘疹性荨麻疹    关键词:虫咬    丘疹性荨麻疹,又叫虫咬性皮炎。主要的症状表现为皮肤上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的水肿性风团样损害,散在分布,奇痒,严重时可有水疱甚至大疱,儿童尤其容易发生。大多与昆虫叮咬有关(蚊虫、蚂蚁、螨虫等)。这些小昆虫叮咬人的皮肤,包括它们的分泌物沾到人的身上,都会诱发丘疹性荨麻疹。    预防:主要是外出尽量穿长袖衣和长裤,暴露部位涂防蚊液、清凉油等。    处理:一旦发生要尽量少抓,回家后换洗穿过的衣物,外涂止痒药,如果瘙痒严重,要去医院就诊,口服加外用抗过敏的药物,避免搔抓后引起继发感染。    接触性皮炎    关键词:植物    接触性皮炎表现为暴露部位局限性红斑、丘疹、严重时伴有水疱,有瘙痒或疼痛感,主要由于接触植物的液汁、或被植物划伤、植物上的毛、刺造成局部过敏,野外植物是病原。    预防:尽量少接触一些不认识的植物,不要随便践踏植物、更不要攀枝折叶,以免引起过敏。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拜山或踏青时不要“拈花惹草”啊。    处理:一旦发生可以用清水冲洗患处,或冷湿敷,尽早用抗过敏药物,回家后不要热水烫洗,避免局部红肿加重。也不要用手抓挠,以免引起皮肤溃烂。    日光性皮炎    关键词:太阳    春天阳光明媚,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强,容易诱发日光性皮炎,表现为脱屑、瘙痒、干疼等症状,也有的表现为红斑、丘疹和鳞屑等,老百姓又叫“桃花癣”或“晒斑”。其机理为当皮肤组织受光线照射后形成抗原物质,使机体致敏,导致过敏反应。本病肤色浅者易患,以女性较多见。许多人喜欢到野外采集鲜嫩的野菜吃,而有的野菜可诱发和加重日光性皮炎,比如灰菜、苋菜、萝卜叶、猪毛菜、芥菜和菠菜等。    预防:平时就发觉自己容易对日光过敏的人,清明外出时要做好预防措施,如涂防晒霜、打伞、戴宽檐帽等。还是要提醒,不了解的植物不要轻易触碰。    处理:日光性皮炎的治疗,最好去医院诊疗。主要采取局部外用药物疗法,以消炎、安抚、止痛为原则。一般外搽炉甘石洗剂即可。严重者,局部用冰牛奶每隔两三小时湿敷20分钟直到急性症状消退。以后可外用皮质激素霜,有明显减轻局部红肿热痛的作用。    蜇伤    关键词:蜂、蜈蚣    无论是拜山或出游时,被蜂蜇伤、蜈蚣咬伤都有可能发生。一般会有局部红肿刺痛,还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头痛、呕吐、精神烦躁等,严重的甚至可以引起哮喘、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不可小看。    预防:在草丛中行走时最好穿长袖衣和长裤,不要穿凉鞋,必要时可把裤脚束在袜子里,若能穿高帮旅游鞋则更好。要注意不要去碰这些昆虫,一旦接触到要用东西赶走,而不要拍打它,因为拍打很容易使毒刺或毒液进入皮肤,引起皮肤过敏,甚至出现全身不适。衣服不要晾晒在树底下或草丛上。傍晚外出时不要穿太过鲜艳的衣服,预防蜂蜇伤。    处理:总的原则是,如果有毒刺残留要先取出毒刺,用碱性或酸性溶液清洗,如果不确定是什么咬伤,用清水清洗。忍住痒痛,尽量不要抓挠,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如有症状不减退,或出现全身症状,一定要就医。    荨麻疹    关键词:过敏体质    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有些过敏性体质的人,在吸入花粉、羽毛、空气中飘浮的一些挥发性化学气体如汽车尾气、二氧化硫等都可以发病。表现为皮肤突然发痒,继而出现大小不等的扁平高起的风团,所以又叫风疹块。疹块有的苍白,有的发红,而且越起越多,可遍及全身。有的可在短时间内自行消退,但易反复发作。    预防:有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的病人,扫墓或踏青时更要注意,因为这些病人本身就是过敏体质,暴露在有这么多过敏原的环境中,就更容易过敏或使原有的皮肤病加重,建议这些病人不要因为拜山忘记服药,在灰尘大或风大时戴上口罩。    处理:皮肤若很痒,用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洗剂都可达到暂时的疗效。若仍不能解决问题,及时到医院就医。    链接    春季出游要防这些毒虫    毒虫1号:刺毛虫,俗称八角毛或洋辣子。    生活在各种树木、草地上。刺毛虫爬到皮肤上,其毒汁进入皮肤,会引起皮肤损害。受害部位皮肤发出大量黄豆大的红色疹子,疹子中间有针头大水疱,患处皮肤有瘙痒、刺痛、灼热感。    应对:迅速用橡皮膏粘去患处的毒毛,然后涂搽炉甘石洗剂。        毒虫2号:隐翅虫,亦称翘屁股。    常出没于山林中、居家环境、矮树林;夏天的傍晚,尤其是灯光下最多。皮肤被隐翅虫爬过处奇痒难忍,其毒液还会使皮肤起泡、溃烂、流水。    应对:当隐翅虫落到身上时,千万不能用手去拍打,应将其弹开或用嘴吹开、用扇子扇开。        毒虫3号:蜂。    蜜蜂、黄蜂雌蜂腹部有分泌蜂毒的毒腺,毒刺还会发生折断而留在皮肤内。    蜂蜇伤多见于面部、颈部或手背等暴露部位,局部红肿和刺痛,数小时后自行消退,无全身症状。如果蜂刺留在伤口内(在红肿中心有一黑色小点),有时局部可引起化脓。黄蜂蛰伤的局部症状较重,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或者迅速死亡。过敏性体质的人可能反应更大。    应对:要检查有无毒刺埋在皮肤里面,如果有毒刺埋在皮肤里面,可用镊子将毒刺拔出;或者用酒精消毒皮肤后,用消毒过的针头将毒刺挑出,或用胶布粘贴法取出蜂刺,但不要挤压。症状无法减轻或疼痛难忍,要及时就医。        毒虫4号:蜈蚣,俗称百脚虫。    蜈蚣喜欢躲藏在阴暗潮湿的墙角、砖缝或者水沟等处。毒爪刺入人体皮肤时放出毒汁,使局部皮肤发生红肿,毒爪刺入处有两个暗红色点,被咬处会感到烧灼痛和刺痒。严重的可有全身症状,如头痛、呕吐、发热以及肢体麻木等。    应对:被蜈蚣蜇伤后的治疗方法与蜂蜇伤相似,但蜈蚣的毒爪不会断落在皮肤内。有条件的要就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53 
经验值
440  
注册时间
2012-9-15 
BB生日
2008-6-25
收藏了很用的找的,顶你
卡布奇诺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509 
经验值
2621  
注册时间
2010-7-1 
非常有心的妈妈,辛苦了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帖子
41 
经验值
302  
注册时间
2012-9-19 
BB生日
2006-3-8
平时我会多看看这些知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踏青,不可拈花惹草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