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是虎子他妈 于 2012-3-26 23:41 编辑
打下这个题目,觉得有点太宏大了,我着实难以驾驭这么宏大的题目,我也只是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谈一下对于“信任”这个问题。反正论坛也就是大家闲聊灌水的阵地,相信各位妈妈也不会介意我的挂羊头卖狗肉。因为有不少妈妈通过各种渠道表示希望知道我是怎么带宝宝的,所以我也想通过这个帖子慢慢的一点点从Sean出生开始的我的育儿理念和思路开始写起,也希望能够给到妈妈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谈到信任之前,我想先说说安全感的话题。因为我认为亲子间信任的建立,幼儿从小的安全感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子宫是一个安全的所在,听着妈妈有节奏的心跳,在温暖舒适的羊水里衣食无忧,通过脐带每天分享着妈妈的美食……小baby最无忧无虑的时候就是在妈妈肚子里了。。随着离开子宫日期的临近,考验也在一步步临近,首先就是宫缩,也许一开始像按摩般舒服,但是随着强度与力度的增加,我们无法知道肚子的baby到底是感觉舒服还是压迫。最后,他们经过千辛万苦从狭窄的产道里挣扎而出,瞬间失重后他们就学会了自主呼吸开始运动压缩自己的肺部以获得氧气。外面的气候并不那么理想,要不很热,要不挺冷,但是不管如何总是会被一块粗糙或者相对粗糙的布裹着(相对于水而言,什么布都是粗糙的),这是他首先要适应和克服的不适之一。 另外,刚刚生下来的baby几乎就是个盲人,只能看见模糊的光,也几乎是个聋子,只能听见微弱的声音,虽然他不是哑巴,但是他唯一能发出的声音和表达也不过是“哇~~~”哭而已……(婴儿要到满月才会笑,到三个月左右才会笑出声,但很多时候是发自于器质性的笑而非情绪性。) 这个时候,第一个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来了。很多妈妈,特别是剖腹产妈妈选择了让护士照顾她们的宝贝,就算是母婴同室的医院也会选择让宝宝安静的睡在婴儿车里而非妈妈的床上。那么大家有没有设想过一个宝宝在婴儿室里的情形呢?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人,懵懂无知的突然从一个温暖的伊甸园莫名其妙的来到了一个或炎热或寒冷的地方,没有随时可以吃的粮食和水,周围空寥寥的没有那种被包裹的安全感,可是身上又被贴着一些有些咯人或者让人有些痒或者让人难受的东西,可能是拉了粑粑,粪便粘在屁股上湿湿凉凉的很难受……最恐怖的是,模糊的听到身边一堆婴儿或高或低不同的哭闹呼喊声……这是哪里?我们的集中营吗?我该怎么办?我饿……我难受……我害怕……我……哭吧~~~哇~~~ 但是如果在妈妈身边,情况是否会好些呢?虽然我是剖腹产,但是我叮嘱老公做完处理第一时间报宝宝睡在我的身边,把他的头贴着我的腋下让他听我心跳的声音——至少有他熟悉的节奏和声音,让他知道虽然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但是他不是一个人。 我是3号早晨因为生不出没有办法被剖的,整个上午我几乎不能动,但是我还是用意志力让自己hold住身体尽量靠宝宝近些。等下午药劲退下一些我就要护士帮我抱宝宝过来吸乳,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在他贴着我的胸膛时,我可以温柔的告诉他“放心,宝宝,妈妈在这里,妈妈会保护你,但是你得先克服些困难,但是你是男子汉,妈妈相信你是很勇敢的孩子,不会害怕的……”这话我说了很多遍,虽然我不知道他是否能够听得见,但是我想妈妈温柔低沉的语音频率总比婴儿室里的哭声好,况且这声音在他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已经很熟悉了……那一晚他没有哭,一直在安静的睡,护士帮他换了次尿布喂了两次次奶(护士帮我挤的大约20ml的金黄色的初乳和大概50ml的奶粉),我极疲倦的沉沉睡去了。 4号一早我就预约了医院的通乳师10点通乳,忍着子宫收缩的剧痛背着镇痛泵一步步挪去了通乳室,半个小时后,通乳师宣布“我看你养两个都没有问题~”O(∩_∩)O哈哈~马上消毒干净就开始喂奶~~真的很感谢中山二院的指导护士,我很快娴熟的掌握了睡在床上侧喂的技巧。从那时开始,除了洗澡,宝宝就没有离开我的身边,拔掉镇痛棒前我是按铃叫护士来帮我换尿布,但是从4号晚上开始就我自己全搞定了!同房的顺产妈妈都没有我强大,交接班的护士看到宝宝的牌子不见了重新写的时候问都没有问就写了顺产二字。连护工在照伤口的时候都忍不住惊呼“没有想到你是剖的!太能忍痛了!” 其实,没有什么,因为我是妈妈!我想在儿子的身边帮他度过第一个生命的难关,让他感觉到安全,不孤单。也希望与他建立最基本的信任和互动,认真揣摩他的一举一动,让他放心,有妈妈在呢,虽然没有子宫里那么舒服,但是也差不离啦。轻轻皱眉是拉尿,皱眉加轻哼哼是拉屎,哼哼加瘪嘴是饿了,扭头是因为包裹太紧,松松就好…… 在医院住了一个礼拜,我每晚都是带着儿子睡觉的,同房3个妈妈加上我,休息都很好,没有被吵到,一是因为他极少哭,要哭也是一两声,而且他长时间的在睡觉,我也跟着睡,是怀孕以来最轻松睡眠质量最好的一段时间了。所以到了快出院的那两天,我不但可以如顺产一样的轻松下床走路了,甚至已经开始帮助宝宝爬行很运动了。也因为每天帮助他运动一下,他的睡眠质量也非常好,食量惊人,当然,拉得更惊人,每天要换10多次尿布。
回到家,白天他都是趴在腹爬槽里睡觉,醒来后就是吃,然后运动一会(爬)。之所以会让他趴着睡,是因为这样更稳当踏实比较少惊跳反应,他的睡眠质量会更好也觉得更安全,因为我想除了在游戏时,没有任何人会喜欢那种因为身体不自主的惊跳带来的失重感。很多医生不建议宝宝趴着睡,是因为怕宝宝太小趴着吐奶会被呕吐物窒息发生危险。之所以我选择了腹爬槽,这是格林多曼书里的推荐,腹爬槽为皮质,平滑而软硬度适中,宝宝在睡梦中也可以爬行运动,有更多活动空间,不会有那种被翻过来的乌龟一样的无力感。我也按书里的介绍的那样但是减小了强度的鼓励宝宝运动,他也非常努力的配合,终于,在15天的时候他抬起了自己的头——与此同时,他也开始笑了,传说中要满月后才会出现的微笑在他能自己抬头和砖头之后出现了。睡梦中他也经常笑,甚至会身体一抖一抖的笑…… 我很满意也很欣慰,他人生第一个安全感关键期算是顺利的度过了,我与他的信任也开始建立了,从他可以一个人呆在房间,自己喝完奶自己睡着我可以判断,至少他知道,虽然他一个人在房间,但是我总在他身边不会走远,如果他有不舒服或者任何需要我会第一时间准确的回应他——所以,他没有什么可担心的,除了天气热点之外。但是,谁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