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 | 浏览: 144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常见的儿童乘车安全误区和盲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67 
经验值
473  
注册时间
2010-4-12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广州妈妈网二维码
楼主
发表于 2010-7-2 16:59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误区一:成人安全带系法适用于孩子

  一般来讲,儿童系安全带的最佳方法是从手臂下面跨过肩膀斜对角贴胸而过,腿部安全带应该跨过大腿根部。这样避免因为儿童的扭动造成安全带的脱落。另外,因为儿童的身高所限,如果要保证安全地系好车内安全带需要把儿童所坐的位置垫高。一般来讲,儿童安全座椅都有一定的垫高功能。年龄大一些的儿童无法坐儿童座椅时,可以选择儿童安全坐垫。这样,儿童被垫高后,可以使用正常的安全带,这个简单的措施能将危险系数大大降低。



误区二:抱着孩子乘车最安全

  父亲开车,母亲抱着孩子坐在副驾驶的位置或坐在后排,这在郑州街头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一幕。父母可能认为孩子只有在自己的臂膀保护下才是最安全的。事实并非如此,在行车过程中,这样的乘坐方式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误区三:让孩子在后排尽情玩耍

  不要以为把孩子放在后排就万无一失。即使有家人看护,也一定要让后排的孩子坐在儿童安全座椅上。突发情况时,后排乘客的感觉往往更明显。如果孩子没有坐在儿童安全座椅上,很容易从后排座椅上滑落、撞向前座靠背。



误区四:暂时把孩子独自留在车中

  带着孩子开车外出购物,到了商场门口把车停好后却发现孩子已经在安全座椅上呼呼大睡了。你不忍心因为给他拆解安全带打扰他香甜的睡眠,于是决定锁好车门、车窗,把孩子独自留在车中。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建议你立即打消。这种做法其实很危险,为了保证孩子在车中的“安全”,父母一般都会把车窗紧闭、车门紧锁,孩子长时间处在空气不流通的狭小空间,加上车内的空气质量比较差,很容易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孩子独自在车里淘气地乱碰车中的按钮,也会对其本身和车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

盲区一:让孩子直接坐副座

  多数开车前来接孩子的家长,都让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上,而且根本没有提醒孩子系好安全带。
  提醒:让小孩坐在副驾驶位置是最危险的。因为小孩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一旦出现急刹车或者发生碰撞时,副驾驶座上的小孩就会前冲,撞向中控台或者前风挡。即便是给孩子系上安全带,由于儿童的颈椎等身体器官比较脆弱,其保护作用也非常有限。而且,如果发生严重碰撞,安全气囊会自动打开,对成人来说会起到保护作用,但对身材较矮小的孩子来说,气囊崩开的位置往往是在孩子的头顶,非但保护不了孩子,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所以,12岁以下儿童乘车必须坐在后排。

盲区二:让孩子把头探出车窗

  有的父母为了让已经上车的孩子跟同学打招呼,打开车窗玻璃,让孩子能把头或胳膊探出车窗。
  提醒:如果车窗没有防夹手功能,小孩子的肢体探出车窗,就极易发生挤夹。尽管这类的事故发生较少,但也须保持警惕。

盲区三:在车里堆满玩具

  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在车里玩的开心,特意在车内堆满了各种儿童玩具。
  提醒:这样做是方便小孩子玩耍,但留下了安全隐患。一旦出现紧急制动或碰撞等情况,这些玩具就可能变成伤害孩子的凶器。所以,为了孩子的乘车安全,家长最好不要在车内放置玩具,即便要放也不能放有尖锐角或者坚硬的东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帖子
17990 
经验值
107238  
注册时间
2007-10-6 
学习
NZX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28 
经验值
126  
注册时间
2009-6-14 
顶一下,虽然还没宝宝。。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常见的儿童乘车安全误区和盲区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