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 | 浏览: 130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陈胜:新政下如何买房?一线城市观望 三四线别等 ...

[复制链接]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904 
经验值
6434  
注册时间
2008-11-19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广州妈妈网二维码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10:5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陈胜这人我也不认识,他也不认识我,不代表转帖者立场,有用大家就吸收,没用就忽略这贴吧


想买房者,请往下看!而不管你的动机是投机投资,或是改善居住,还是刚性需求。

由于新政的干扰,媒体舆论的火上浇油,拐点论和降价说充盈了消费者的思考空间——房价会降吗?降多少是底?演变成了楼市的哥德巴赫猜想,让很多想买房的消费者左右为难:买吧,怕降价;不买,又怕继续上涨。而为难的前提一边是政府大刀阔斧的政策高压,一边是房价依然坚挺甚至不停的上涨,甚至某些利益集团抛出了报复性上涨的威胁论!

买房的左右为难,构成目前市场的主旋律;那么是买,还是再等等?

《国十条》关键词解读

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提出十条措施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被业界称为“新国十条”。新政严格限制购买二套、三套以上住房和异地购房贷款,通过收紧信贷、加大供应,遏制楼市投机、防范金融风险、缓解供需矛盾。《国十条》也掀开了新政调控第三波的序幕

◎关键词一:政府考核问责

新国十条”首度提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政府考核问责制。在以往的历次调控中,中央从没有明确地方政府在房产调控中应承担的责任。这样,在利益驱动及缺乏压力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往往对中央调控阳奉阴违,导致中央调控屡成“空调”。而“新国十条”却鲜明地提出“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城市人民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

◎关键词二:史上最严厉调控

毫不夸张,“新国十条”号称最严厉,且招招致命打中要害:二套房贷首付提高到五成、叫停三套房贷等在很大程度上打击投机及投资性购房需求;限制外地人购房及地方政府有权限制购买套数在很大程度上打击消费性购房需求;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将令绝大多数刚需者者离场观望;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地和融资的监管,房产商利用土地及项目进行融资的难度将大幅增加;加大交易秩序监管力度,开发商必将不敢再度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研究制定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和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税收政策,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投资、投机性购房者的持有成本。

◎关键词三:新政牵涉部门最多

“新国十条”是房产调控以来牵扯部门最多、部门责任最明确的一次调控。此番调控明确了国务院、地方政府、住建部、监察部、央行、银监会、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土资源部、发改委、证监部门、统计部门等十二个部门的相关责任。

降价是新政的终极目的

国十条出台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在5月2日宣布年内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各地的新政细则也先后出台,其中北京更是祭起了限购令的大旗;6月4日,住建部等发出通知,对商业房贷中二套房认定标准进行明确,更为严厉“认房也认贷”,而且是以家庭为单位;开征物业税或者房产税的舆论效果满天飞,而且有板有眼……

从去年年底出台“国四条”开始,不到一年时间,先后出台的调控政策超过十余条,而且愈调愈严厉,甚至现在看来还没有罢休之意。

第三波新政出台后,全国楼市迅即出现降温。尤其是房屋成交量显著下降,包括上海在内的一线城市房屋成交量已遭腰斩。价格也出现调整迹象。二手房市场中降价已成普遍现象,新房市场受制于开发商资金面宽松,尚未出现大面积的价格下跌,但随着恒大、万科等地产巨头的率先促销,接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楼盘加入调价阵营。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611日在南京参加论坛时说,政策控制房价快速上涨的目标在今年将如期实现;经济学家赵晓以“娱乐”的语言却表情严肃地表示:这次是真的“狼来了”,开发商该降就降、该跑就跑!

当前新政下的购房困惑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4月全国70大城市房价同比上涨12.8%,5月同比上涨12.4%,但环比12个大中城市下降,不过降幅最大的杭州不到1%,降幅其次的南京下降0.5%。

与价格坚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5月成交量的继续大幅度下降。根据CREIS中指数据显示,20105月,29个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跌,半数城市成交量下跌接近或超过50%10个重点城市成交面积环比全部下跌,杭、宁、深、京、渝、沪六市环比下跌接近或超过50%

虽然成交量持续下跌,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白:08年死里逃生的开发商,对于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消费铁律依然心有余悸!降价后的成交与价格都一泻千里,如果不是地方政府最后拉了一把,很多房企可能早就破产了。“吃一堑长一智”,在与消费者、政府的博弈中,降价是死,不降也是死,对于同样的结果,很多开发商都异常的坚强,选择坚守!同时寄希望于消费者首先松动,政策适当而止!

正是如此,量降价涨,让消费者深陷购房困惑。买吧,怕降价;不买吧,怕价格继续上扬!让消费者更当心的是,即便几个月后房价下降,但降幅可能远远赶不上新政后的涨幅,到时候吃亏仍然是消费者。

这不是消费者的杞人忧天——至少南京很多开发商就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先提再降,即便降后也比现在要高。

比困惑更危险的购房认识误区

与消费者的购房困惑同步存在的,是新政下两点对房价的认识误区:1、所有房子都会降价!2、等待抄底。我的观点是:不是所有商品房都会降价;抄底买房永远是梦想。

由于全国区域差异化大,相对而言,一二线城市降价空间大,而西部和三北地区房地产发展较为滞后,相对而言,房价的利润空间较少;特别是一些三、四线城市,几乎都是微利开发,降价的可能性非常少。即便降价,幅度也不会太大。

至于抄底,则永远是个美丽的神话。在中国楼市,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见底,或许,就根本没有底——因为中国的楼市都是呈螺旋状上升!2008年的下降,也只是短暂的打盹罢了!

当前新政下的买房攻略

总体来说,房价越高地区越可以等待,房价较低地区则不要盲目观望。大家都必须密切观察市场价格走势!但也不能一刀切。

1、投机投资客应暂且收手。第三波新政的核心就是打压投资投机性购房,紧缩贷款提高利率增加首付,甚至可能开征房产税,从而大幅提高持有多套住宅的成本。因此,投资投机性购房应暂时停止,房源多者可以抛售部分,以降低市场风险。
但是,利好的环境可以继续投资。最近最大的利好就是深圳扩关成功,将铁定带动上涨关外的房价;各大省会城市规划的地铁热,地铁沿线的楼盘肯定上扬等。国家的政策和规划很重要,大家投资前一定要详细了解
2、改善型购房者,可以适当等等。认房也认贷的二套房认定标准出台后,再购房就得按首付至少五成,贷款利率1.1倍,购房成本大幅增加。另外,改善需求的急迫性明显弱于首次置业,在当前房价整体调整的时期,建议暂且观察一下市场走势。等到房价有一定幅度的下跌,市场风险释放之后,尤其是一旦调控政策出现放松现象,即可准备入市。
但是,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如果选择一次性付款,则不需再等。再等,可能失去心仪的房源。
3、首次置业者,特别是刚性需求,建议买90平米以下的,在首付和利率上都还有一定的优惠,遇见自己喜欢的,仍可以入市,但尽量避开09年涨幅过大区域,比如南京的江北板块,房价松动后必先抢先回落。

4、长三角地区城市群(苏北除外)、珠三角地区城市群、各大省会城市、各直辖市和各经济单列市以及海南,现在买房建议多等等,其他地区想出手时就出手!

5、三种房子坚决不能买:一是09年涨幅过大的区域;二是新政后涨幅较高的楼盘;三是地王的楼盘!



想买房者,请往下看!而不管你的动机是投机投资,或是改善居住,还是刚性需求。

由于新政的干扰,媒体舆论的火上浇油,拐点论和降价说充盈了消费者的思考空间——房价会降吗?降多少是底?演变成了楼市的哥德巴赫猜想,让很多想买房的消费者左右为难:买吧,怕降价;不买,又怕继续上涨。而为难的前提一边是政府大刀阔斧的政策高压,一边是房价依然坚挺甚至不停的上涨,甚至某些利益集团抛出了报复性上涨的威胁论!

买房的左右为难,构成目前市场的主旋律;那么是买,还是再等等?

《国十条》关键词解读

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提出十条措施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被业界称为“新国十条”。新政严格限制购买二套、三套以上住房和异地购房贷款,通过收紧信贷、加大供应,遏制楼市投机、防范金融风险、缓解供需矛盾。《国十条》也掀开了新政调控第三波的序幕

◎关键词一:政府考核问责

新国十条”首度提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政府考核问责制。在以往的历次调控中,中央从没有明确地方政府在房产调控中应承担的责任。这样,在利益驱动及缺乏压力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往往对中央调控阳奉阴违,导致中央调控屡成“空调”。而“新国十条”却鲜明地提出“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城市人民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

◎关键词二:史上最严厉调控

毫不夸张,“新国十条”号称最严厉,且招招致命打中要害:二套房贷首付提高到五成、叫停三套房贷等在很大程度上打击投机及投资性购房需求;限制外地人购房及地方政府有权限制购买套数在很大程度上打击消费性购房需求;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将令绝大多数刚需者者离场观望;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地和融资的监管,房产商利用土地及项目进行融资的难度将大幅增加;加大交易秩序监管力度,开发商必将不敢再度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研究制定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和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税收政策,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投资、投机性购房者的持有成本。

◎关键词三:新政牵涉部门最多

“新国十条”是房产调控以来牵扯部门最多、部门责任最明确的一次调控。此番调控明确了国务院、地方政府、住建部、监察部、央行、银监会、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土资源部、发改委、证监部门、统计部门等十二个部门的相关责任。

降价是新政的终极目的

国十条出台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在5月2日宣布年内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各地的新政细则也先后出台,其中北京更是祭起了限购令的大旗;6月4日,住建部等发出通知,对商业房贷中二套房认定标准进行明确,更为严厉“认房也认贷”,而且是以家庭为单位;开征物业税或者房产税的舆论效果满天飞,而且有板有眼……

从去年年底出台“国四条”开始,不到一年时间,先后出台的调控政策超过十余条,而且愈调愈严厉,甚至现在看来还没有罢休之意。

第三波新政出台后,全国楼市迅即出现降温。尤其是房屋成交量显著下降,包括上海在内的一线城市房屋成交量已遭腰斩。价格也出现调整迹象。二手房市场中降价已成普遍现象,新房市场受制于开发商资金面宽松,尚未出现大面积的价格下跌,但随着恒大、万科等地产巨头的率先促销,接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楼盘加入调价阵营。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611日在南京参加论坛时说,政策控制房价快速上涨的目标在今年将如期实现;经济学家赵晓以“娱乐”的语言却表情严肃地表示:这次是真的“狼来了”,开发商该降就降、该跑就跑!

当前新政下的购房困惑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4月全国70大城市房价同比上涨12.8%,5月同比上涨12.4%,但环比12个大中城市下降,不过降幅最大的杭州不到1%,降幅其次的南京下降0.5%。

与价格坚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5月成交量的继续大幅度下降。根据CREIS中指数据显示,20105月,29个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跌,半数城市成交量下跌接近或超过50%10个重点城市成交面积环比全部下跌,杭、宁、深、京、渝、沪六市环比下跌接近或超过50%

虽然成交量持续下跌,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白:08年死里逃生的开发商,对于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消费铁律依然心有余悸!降价后的成交与价格都一泻千里,如果不是地方政府最后拉了一把,很多房企可能早就破产了。“吃一堑长一智”,在与消费者、政府的博弈中,降价是死,不降也是死,对于同样的结果,很多开发商都异常的坚强,选择坚守!同时寄希望于消费者首先松动,政策适当而止!

正是如此,量降价涨,让消费者深陷购房困惑。买吧,怕降价;不买吧,怕价格继续上扬!让消费者更当心的是,即便几个月后房价下降,但降幅可能远远赶不上新政后的涨幅,到时候吃亏仍然是消费者。

这不是消费者的杞人忧天——至少南京很多开发商就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先提再降,即便降后也比现在要高。

比困惑更危险的购房认识误区

与消费者的购房困惑同步存在的,是新政下两点对房价的认识误区:1、所有房子都会降价!2、等待抄底。我的观点是:不是所有商品房都会降价;抄底买房永远是梦想。

由于全国区域差异化大,相对而言,一二线城市降价空间大,而西部和三北地区房地产发展较为滞后,相对而言,房价的利润空间较少;特别是一些三、四线城市,几乎都是微利开发,降价的可能性非常少。即便降价,幅度也不会太大。

至于抄底,则永远是个美丽的神话。在中国楼市,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见底,或许,就根本没有底——因为中国的楼市都是呈螺旋状上升!2008年的下降,也只是短暂的打盹罢了!

当前新政下的买房攻略

总体来说,房价越高地区越可以等待,房价较低地区则不要盲目观望。大家都必须密切观察市场价格走势!但也不能一刀切。

1、投机投资客应暂且收手。第三波新政的核心就是打压投资投机性购房,紧缩贷款提高利率增加首付,甚至可能开征房产税,从而大幅提高持有多套住宅的成本。因此,投资投机性购房应暂时停止,房源多者可以抛售部分,以降低市场风险。
但是,利好的环境可以继续投资。最近最大的利好就是深圳扩关成功,将铁定带动上涨关外的房价;各大省会城市规划的地铁热,地铁沿线的楼盘肯定上扬等。国家的政策和规划很重要,大家投资前一定要详细了解
2、改善型购房者,可以适当等等。认房也认贷的二套房认定标准出台后,再购房就得按首付至少五成,贷款利率1.1倍,购房成本大幅增加。另外,改善需求的急迫性明显弱于首次置业,在当前房价整体调整的时期,建议暂且观察一下市场走势。等到房价有一定幅度的下跌,市场风险释放之后,尤其是一旦调控政策出现放松现象,即可准备入市。
但是,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如果选择一次性付款,则不需再等。再等,可能失去心仪的房源。
3、首次置业者,特别是刚性需求,建议买90平米以下的,在首付和利率上都还有一定的优惠,遇见自己喜欢的,仍可以入市,但尽量避开09年涨幅过大区域,比如南京的江北板块,房价松动后必先抢先回落。

4、长三角地区城市群(苏北除外)、珠三角地区城市群、各大省会城市、各直辖市和各经济单列市以及海南,现在买房建议多等等,其他地区想出手时就出手!

5、三种房子坚决不能买:一是09年涨幅过大的区域;二是新政后涨幅较高的楼盘;三是地王的楼盘!



想买房者,请往下看!而不管你的动机是投机投资,或是改善居住,还是刚性需求。

由于新政的干扰,媒体舆论的火上浇油,拐点论和降价说充盈了消费者的思考空间——房价会降吗?降多少是底?演变成了楼市的哥德巴赫猜想,让很多想买房的消费者左右为难:买吧,怕降价;不买,又怕继续上涨。而为难的前提一边是政府大刀阔斧的政策高压,一边是房价依然坚挺甚至不停的上涨,甚至某些利益集团抛出了报复性上涨的威胁论!

买房的左右为难,构成目前市场的主旋律;那么是买,还是再等等?

《国十条》关键词解读

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提出十条措施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被业界称为“新国十条”。新政严格限制购买二套、三套以上住房和异地购房贷款,通过收紧信贷、加大供应,遏制楼市投机、防范金融风险、缓解供需矛盾。《国十条》也掀开了新政调控第三波的序幕

◎关键词一:政府考核问责

新国十条”首度提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政府考核问责制。在以往的历次调控中,中央从没有明确地方政府在房产调控中应承担的责任。这样,在利益驱动及缺乏压力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往往对中央调控阳奉阴违,导致中央调控屡成“空调”。而“新国十条”却鲜明地提出“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城市人民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

◎关键词二:史上最严厉调控

毫不夸张,“新国十条”号称最严厉,且招招致命打中要害:二套房贷首付提高到五成、叫停三套房贷等在很大程度上打击投机及投资性购房需求;限制外地人购房及地方政府有权限制购买套数在很大程度上打击消费性购房需求;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将令绝大多数刚需者者离场观望;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地和融资的监管,房产商利用土地及项目进行融资的难度将大幅增加;加大交易秩序监管力度,开发商必将不敢再度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研究制定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和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税收政策,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投资、投机性购房者的持有成本。

◎关键词三:新政牵涉部门最多

“新国十条”是房产调控以来牵扯部门最多、部门责任最明确的一次调控。此番调控明确了国务院、地方政府、住建部、监察部、央行、银监会、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土资源部、发改委、证监部门、统计部门等十二个部门的相关责任。

降价是新政的终极目的

国十条出台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在5月2日宣布年内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各地的新政细则也先后出台,其中北京更是祭起了限购令的大旗;6月4日,住建部等发出通知,对商业房贷中二套房认定标准进行明确,更为严厉“认房也认贷”,而且是以家庭为单位;开征物业税或者房产税的舆论效果满天飞,而且有板有眼……

从去年年底出台“国四条”开始,不到一年时间,先后出台的调控政策超过十余条,而且愈调愈严厉,甚至现在看来还没有罢休之意。

第三波新政出台后,全国楼市迅即出现降温。尤其是房屋成交量显著下降,包括上海在内的一线城市房屋成交量已遭腰斩。价格也出现调整迹象。二手房市场中降价已成普遍现象,新房市场受制于开发商资金面宽松,尚未出现大面积的价格下跌,但随着恒大、万科等地产巨头的率先促销,接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楼盘加入调价阵营。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611日在南京参加论坛时说,政策控制房价快速上涨的目标在今年将如期实现;经济学家赵晓以“娱乐”的语言却表情严肃地表示:这次是真的“狼来了”,开发商该降就降、该跑就跑!

当前新政下的购房困惑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4月全国70大城市房价同比上涨12.8%,5月同比上涨12.4%,但环比12个大中城市下降,不过降幅最大的杭州不到1%,降幅其次的南京下降0.5%。

与价格坚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5月成交量的继续大幅度下降。根据CREIS中指数据显示,20105月,29个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跌,半数城市成交量下跌接近或超过50%10个重点城市成交面积环比全部下跌,杭、宁、深、京、渝、沪六市环比下跌接近或超过50%

虽然成交量持续下跌,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白:08年死里逃生的开发商,对于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消费铁律依然心有余悸!降价后的成交与价格都一泻千里,如果不是地方政府最后拉了一把,很多房企可能早就破产了。“吃一堑长一智”,在与消费者、政府的博弈中,降价是死,不降也是死,对于同样的结果,很多开发商都异常的坚强,选择坚守!同时寄希望于消费者首先松动,政策适当而止!

正是如此,量降价涨,让消费者深陷购房困惑。买吧,怕降价;不买吧,怕价格继续上扬!让消费者更当心的是,即便几个月后房价下降,但降幅可能远远赶不上新政后的涨幅,到时候吃亏仍然是消费者。

这不是消费者的杞人忧天——至少南京很多开发商就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先提再降,即便降后也比现在要高。

比困惑更危险的购房认识误区

与消费者的购房困惑同步存在的,是新政下两点对房价的认识误区:1、所有房子都会降价!2、等待抄底。我的观点是:不是所有商品房都会降价;抄底买房永远是梦想。

由于全国区域差异化大,相对而言,一二线城市降价空间大,而西部和三北地区房地产发展较为滞后,相对而言,房价的利润空间较少;特别是一些三、四线城市,几乎都是微利开发,降价的可能性非常少。即便降价,幅度也不会太大。

至于抄底,则永远是个美丽的神话。在中国楼市,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见底,或许,就根本没有底——因为中国的楼市都是呈螺旋状上升!2008年的下降,也只是短暂的打盹罢了!

当前新政下的买房攻略

总体来说,房价越高地区越可以等待,房价较低地区则不要盲目观望。大家都必须密切观察市场价格走势!但也不能一刀切。


1、投机投资客应暂且收手。第三波新政的核心就是打压投资投机性购房,紧缩贷款提高利率增加首付,甚至可能开征房产税,从而大幅提高持有多套住宅的成本。因此,投资投机性购房应暂时停止,房源多者可以抛售部分,以降低市场风险。

但是,利好的环境可以继续投资。最近最大的利好就是深圳扩关成功,将铁定带动上涨关外的房价;各大省会城市规划的地铁热,地铁沿线的楼盘肯定上扬等。国家的政策和规划很重要,大家投资前一定要详细了解

2、改善型购房者,可以适当等等。认房也认贷的二套房认定标准出台后,再购房就得按首付至少五成,贷款利率1.1倍,购房成本大幅增加。另外,改善需求的急迫性明显弱于首次置业,在当前房价整体调整的时期,建议暂且观察一下市场走势。等到房价有一定幅度的下跌,市场风险释放之后,尤其是一旦调控政策出现放松现象,即可准备入市。

但是,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如果选择一次性付款,则不需再等。再等,可能失去心仪的房源。

3、首次置业者,特别是刚性需求,建议买90平米以下的,在首付和利率上都还有一定的优惠,遇见自己喜欢的,仍可以入市,但尽量避开09年涨幅过大区域,比如南京的江北板块,房价松动后必先抢先回落。

4、长三角地区城市群(苏北除外)、珠三角地区城市群、各大省会城市、各直辖市和各经济单列市以及海南,现在买房建议多等等,其他地区想出手时就出手!

5、三种房子坚决不能买:一是09年涨幅过大的区域;二是新政后涨幅较高的楼盘;三是地王的楼盘!

[ 本帖最后由 宝贝笔笔 于 2010-6-18 10:53 编辑 ]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帖子
2599 
经验值
13361  
注册时间
2006-10-28 
BB生日
2006-10-30


   
原帖由 Harbour 于 2010-6-18 11:11 发表




不完全同意,老汉最近实地考察了市内N个区域,仍旧黄金遍地。钱到用时方恨少

眼光和思维是战胜市场的唯一法宝




甘就等钻石满地的时候再出手不迟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3558 
经验值
17841  
注册时间
2008-10-2 
转帖还要先撇清,多累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帖子
20757 
经验值
114851  
注册时间
2006-2-20 
BB生日
2006-07-18

荣誉版主

现在炒家已经转到2线城市了
转弯抹角地认识的一个半路出家的私人中介也是炒家,最近已经由淘金转战到佛山了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886 
经验值
3326  
注册时间
2008-7-7 
还是回老家买套大房吧,住着舒服。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陈胜:新政下如何买房?一线城市观望 三四线别等 ...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