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7 | 浏览: 1131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早餐忌吃牛奶加鸡蛋?

[复制链接]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帖子
325 
经验值
2670  
注册时间
2008-10-29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广州妈妈网二维码
楼主
发表于 2009-9-5 20:0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牛奶加鸡蛋的早餐并不科学。”在日前举行的一个讲座中,上海预防医学会养身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傅善来语出惊人,“食用这种早餐的孩子三成成绩不佳。”

  蛋白质难以提供能量

  傅善来教授针对卢湾、徐汇等区的小学生做的早餐调查显示,超过9%的孩子早上只吃牛奶加鸡蛋,粮食长期在早餐中缺位。

大多数的家长们以为这样的早餐就是与国际接轨,殊不知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傅善来教授说:“牛奶鸡蛋是好东西,但是用错了地方”。经过一夜10多个小时的能量消耗,早晨的人体急需靠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的早餐来重新补充能量,而牛奶和鸡蛋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的营养科主任葛学美博士也赞同这样的观点。

  他告诉上海东方早报记者,牛奶和鸡蛋提供的优质蛋白主要是供给身体结构的,而主食比如馒头、米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才是提供能量的,对于脑细胞来说,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才能补充其运转的能量。

  早餐均衡有利于创造力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一位儿童保健科专家也认为,热能主要来自糖类(米饭类的主食)、蛋白质和脂肪。但是,糖类却是脑神经组织活动的惟一能量物质,且储存量极少,所以在脑力活动较多的时候,只要保证充足的糖类食品,就是给予大脑足够的活动动力。

  为此,早餐时主食一定不能缺,家长可适当做到“干稀搭配”。早餐进食能量充足、配比均衡的学生,在数字运用、创造力、想象力及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要优于早餐质量差的学生。

  傅善来教授援引了一组数据显示,1982年上海市居民粮食的摄入量是每天500克,而到了2002年,上海市居民的粮食摄入量只有203.6克每天。傅教授表示,很多家庭现在都不重视摄入粮食,其实这也是很大的一个误区。

  早餐如何合理搭配

  专家认为:早餐要做到“干稀搭配,主副食兼顾”,比如馒头配豆浆、米饭炒菜、大饼豆腐花等。早饭的配菜中要加上鱼类、新鲜蔬菜、瓜果等,至于肥肉、油炸食品尽量不要碰。但需要提醒的是,营养全面不代表暴饮暴食,否则只会加重肠胃负担。
小闹精的美靓妈

白银长老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帖子
24382 
经验值
129350  
注册时间
2006-3-13 
BB生日
2003-05-01
不会吧。

Rank: 11Rank: 11

帖子
113 
经验值
620  
注册时间
2009-5-6 
我经常早餐牛奶加鸡蛋哦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帖子
2422 
经验值
14450  
注册时间
2007-10-28 
那牛奶+鸡蛋+馒头+水果呢?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帖子
1836 
经验值
8970  
注册时间
2008-3-11 
经常这样吃呢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1265 
经验值
6164  
注册时间
2009-2-23 
经常这样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693 
经验值
4050  
注册时间
2009-7-11 
BB生日
2008-11-23
这样吃真的不好哟,书上说这样吃容易便秘和导致心血管病的。我上次看到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早餐忌吃牛奶加鸡蛋?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5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