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首页34567891011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680 | 浏览: 134878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48 
经验值
3122  
注册时间
2009-7-18 
BB生日
2006-09-22
  快乐辰辰(2009-10-4)
    一大早,就和老妈去爬山了。没想到,老妈一口气爬上了小山顶。我笑她,锻炼一周多,就可以上大山顶了。大山比小山高一些。
   上午,我正在读书,老公带孩子们回来了。辰辰见我读得很快,就说:“妈妈,你这样读是不对的。要重新读,用手点着。”我对他说过的话,被他用来要求我了,只好重新读。
  
  老公一回来就去睡觉了。吃饭的时候,老妈问辰辰:“你爸爸呢?要吃饭了。”辰辰说:“爸爸在呼呼大睡呢!”
  
  辰辰带回了两副扑克牌,要我们和他玩,我就教他认牌上的数字,他玩得很开心。还主动说要洗澡了。真是越来越自觉了呢,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习惯都在渐渐养成了。小嘴也越来会说,除了画画的时候,基本没停过说话。
  
  傍晚,带着老妈和孩子们一起去爬山。辰辰很喜欢这里,特别喜欢花,要和花照相,还要给我照相。路上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块大理石,上面各雕刻着一个不同字体的“竹”字,我一告诉他,他看到一个就兴奋地说着:“又有一个竹!”路上的不同风景,不同的树和花,蝴蝶和蜜蜂,都让他欣喜不已。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48 
经验值
3122  
注册时间
2009-7-18 
BB生日
2006-09-22
  父母的有效期(2009-10-6)
  
  我很少看《家庭》杂志。这次长假,我常看的杂志还没到,就顺手买了本《家庭》。
   新买的《家庭》来。居然看到有篇龙应台的小文:《父母是有有效期的》。看了之后,很受震动!一般不转载别人文字的我,充当打字机,一字一字地把此文打出来,放在这里提醒我自己,要利用父母的有效期,利用孩子成长的黄金期,好好尽力培养孩子们。
   
    《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全文如下:
    最近去拜访了朋友,当我们都坐在朋友家的后院吃东西聊天时,他们的大女儿回家了。大女儿今年18岁,已经不住在家里了。她跟着她的同居男友一起走了进来,两个人手上都各有一支烟。穿着很新潮,露着小肚子,后面露出腰的部分还有一个刺青。那个男孩子的手腕跟手臂上也有刺青。两个人互相窃窃私语,有说有笑,但是对外人都露出很不屑的眼神。
 
  这让我蛮感慨的,我突然领悟到一件事,那就是其实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是有有效限期的。  
  
  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外国女孩时,她才8岁。10年前我去她家时,她可以在短短时间内,把我送的一瓶清酒上的字和图,都一模一样地画出来。我好惊讶,自从那次以后,我经常怂恿她的父母带她去拜师学艺,但是他们永远都可以找出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来搪塞我。奇怪的是她的父母一面搪塞我,却又一面跟我炫耀她女儿最近又画了什么。突然惊觉10年过得好快,好像才昨天的事情,现在已经是10年后了。我不认为她的父母现在有资格去批评他们的女儿,因为一直以来,她的父母只顾着自己,从没重视过她的教育问题。现在才想教育已经不可能了,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因为父母的教育功效已经过期了。而且她的父母在有效限期内也没努力过。 
 
  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限期就快到了。该说的,该教的,该做的,应该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验收的时候了。这验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针,也是孩子对外界的应变能力。
 
  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的有效了。要认知收手和承受的事实。
 
  我突然很感叹,我告诉我自己,我必须要在黄金时期内帮我的孩子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因为时间真的过得很快。我不想将来只有叹气、摇头的份。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48 
经验值
3122  
注册时间
2009-7-18 
BB生日
2006-09-22
 辰辰识字了(2009-10-10)
   自从辰辰满了三岁,我就坚持每天带他跟读经典,不能再随意爱听就听,爱读就读了。绝大多数时间,是要看这书读的。有时候孩子实在不愿意看书,就只是跟读。到现在,坚持一周多了。
   这几天的看着书读,我惊喜地发现,辰辰能认识几个字了。读经时重复率高的字,生活中常用的字,辰辰已经认识到了。有时候读到一个他熟悉的字,如读到“乍暖还寒",就问:哪个是“寒”?读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会说:这里有两个“山”字!在爬山的时候,看到路边的警示牌山“森林防火,人人有责”,就说:这里有火,有人。还问我其他字是什么。
   看来,辰辰正在读经的第一阶段:开始识字。
   好高兴!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48 
经验值
3122  
注册时间
2009-7-18 
BB生日
2006-09-22
 鼓舞(2009-10-12)
   辰辰三岁一个月20天。
   读经第16周,辰辰正式跟读第三周第一天。
  
  本周的读经内容是:诗词启蒙第131-140首,弟子规最后一章,易经履卦第十,论语第十一篇先进。英语听新概念第13-21课。音乐欣赏春江花月夜,名画欣赏5张。
  
  咪咪早上跟读了诗词启蒙,自己读了其他三本。晚上又读一遍。
  
  我本来安排给辰辰今天的任务只是听经的,但是早上播放给他听了,我也读给他听过之后,我忽然想到,孩子的朗读能力已经提高了很多,也许,今天多听两遍,就可以跟读了,于是,上午,在孩子玩的时候,我又读给他听了一遍,觉得他已经熟悉一些了,就让他来跟读,他居然跟读得很好!
  
  到晚上临睡前,给他讲了故事之后,又读了一遍。这次明显感觉他读得更好,有些地方已经记住了。
  
  很受鼓舞!
  
   在女儿咪咪小的时候,我们总想给她一个快乐的童年,什么都不让她学,随她自由发展,以为这就是快乐。可是,到现在女儿长大了,我没感觉到童年的无拘无束给了她很多美好的回忆,她自己也说,在尽情玩过之后,还是有空虚感的。我总是在后悔自己浪费了孩子智力开发和学习的黄金时间,后来花了好多功夫去弥补,总还是感到有点遗憾。
  
   有了辰辰之后,我想一定不能让他再像姐姐一样了。但是我也没有想到要让他去学什么实在的东西,想象的空间,也只是停留在要让他上早教上了。
  
  初接触国学的时候,我对赖老师的读书方法是很认同,但是让孩子像禾羽那样,去读那么多的经典,学那么多的东西,我还是存怀疑态度的。
  
  可是,在孩子慢慢读经的过程中,在亲眼看到孩子的学习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中,我才明白,我们成人,都低估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孩子学习知识的多少,不是我们家长硬塞给他的,而是他自己学习能力提高后的实际需要!我才明白,小禾羽,肯定也是在奶奶领她学习之后,她自己需要汲取那么多的知识了,才能满足她自己的需要。假以时日,我相信,辰辰也会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让我想不到的多!我们家长在这里所起的作用,只是一开始的选择,后来的引导罢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体会到了满足感,体会到了快乐,也形成了良性循环,越学越爱学,越学越快乐,越学越聪明!
  
  为孩子给我的感悟而鼓舞!

Rank: 1

帖子
经验值
15  
注册时间
2009-10-13 
BB生日
2006-01-01

阅读的好处

阅读的多是好事,但一定要分出好阅读和坏阅读.那么小的小孩子去背就有点难为他了.最好能让他没有压力的阅读有兴趣地阅读!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帖子
1804 
经验值
9724  
注册时间
2005-12-21 
每天读的内容可真不少啊。
只有全职妈妈才会这样盯着孩子去学,不学就感觉对不住自己,感觉自己责任重大。一般也是学文出身的,就喜欢给孩子读经。
3岁的年纪正是学着交友的关键期。
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回到家还要学这么多,他的活动时间够吗?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帖子
1804 
经验值
9724  
注册时间
2005-12-21 
看不到回复了。
峤峤妈

硕 士

Rank: 20Rank: 20

帖子
3870 
经验值
19912  
注册时间
2007-12-11 
顶起来!
琪琪宝贝

大 本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帖子
3223 
经验值
11551  
注册时间
2008-3-15 
BB生日
2008-09-25
非常支持!继续关注!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12 
经验值
3259  
注册时间
2007-8-7 
BB生日
2009-03-23
支持!关注!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579 
经验值
4039  
注册时间
2008-2-21 
楼主的贴值得再看一次,让人受益非浅啊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48 
经验值
3122  
注册时间
2009-7-18 
BB生日
2006-09-22
对话(2009-10-18)
  每天早上带辰辰爬山的时候,一进入山路,我就会深吸一口气,说:“好新鲜的空气!”辰辰会学着我的样子,闭上眼睛,吸一口气,笑着说上一句同样的话。接下去的对话是这样的:
  我: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
  辰:我听到了汽车的声音。
  我:我喜欢小鸟。
  辰:我喜欢汽车。
  我:我喜欢爬山,爬山可以锻炼身体。
  辰:我喜欢爬山,爬山可以长高。
  我:我喜欢小树,小树很绿。
  辰:我喜欢花,花很美丽。
  我:我喜欢蜻蜓,蜻蜓很可爱。
  辰:我喜欢蝴蝶,蝴蝶很漂亮。
  我:我喜欢蜜蜂,蜜蜂很勤劳。
  辰:我喜欢蜗牛,蜗牛很慢.
  ......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48 
经验值
3122  
注册时间
2009-7-18 
BB生日
2006-09-22

山上读经

  (2009-10-20)
   早上带辰辰去爬山的时候,我带了两本口袋书去。
   爬到半山腰的环山公路上,我把书拿出来,领着辰辰,边走边读。
   辰辰的状态特别好。一开始的时候,虽然他说不要读书,但是一开始读,他就指名要读三字经。我就领他读了一段三字经,又读了一段弟子规,然后开始读本周的新内容,德育启蒙的两个小节,孝亲,友爱。
  往山下走的时候,我把书放到包里,他说,再读一本吧。我就又拿出论语来,领他读先进篇。坐在路边的石凳上读的时候,他凑过来和我一起看着书读。
  
  看到孩子在山上读书读得这么好,我想,以后可以在山上读一部分。真好啊。
  
  群友说,秋收冬藏,现在不宜有剧烈的运动。那么,以后我们爬山的速度可以更放缓一些,反正翠竹山地势平缓,就当散步吸收新鲜空气了。多在环山公路上走一走,读读经。

   今晚我通读易经第二遍。花了80多分钟,分三次读完。和一位群友相约,每晚在群里公布进度。她也正好是读了第二遍。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48 
经验值
3122  
注册时间
2009-7-18 
BB生日
2006-09-22

宝马车

  (2009-10-21)
   早上一起来,让女儿读经,我给女儿做好早餐,自己就读易经了。
   还没读完,辰辰起来了。过了一会我读完上册,就准备带辰辰去爬山。谁知他说不去爬山,要读书。我见今天是黄霾天,也就不出门了,带他读书吧。
   
  我们先读诗词启蒙。读到第150首《青玉案 元夕》,辰辰问我:宝马在哪里?我指给他看了:宝马雕车香满路。读完了,我要把书收起来,谁知辰辰不许我收,说要看“宝马”。让把书翻到那一页放在面前,不让动了。此举真把我乐坏了,原来这小子以为此宝马,为宝马名车啊,呵呵。

   辰辰喜欢汽车。从很小的时候喜欢玩具汽车,到画汽车,用泥巴捏汽车,剪纸剪汽车......
    有次,偶尔地,他问爸爸汽车前面怎么会有四个圆圈,爸爸告诉他,那是汽车的标志,有这样标志的汽车,叫奥迪车。他就非常感兴趣从小区里停放的汽车中找奥迪车了。爸爸见他认得快,又告诉他,哪些是宝马车,哪些是奔驰车,哪些是丰田车,本田车。他一一记得很牢,出门就告诉我,那是什么什么车。这些天,我发现他居然还能分清楚哪些是丰田皇冠了,还有大众,现代,也能认出来了,看来,这就是每天晚上爸爸带他散步的收获之一了。
   以前看到过报道,四岁孩子能认出路面大部分汽车的品牌,看来还真不是吹的,我家辰辰,如果任他学,任他认,也能认。
  
  我也喜欢这首“宝马诗”。喜欢词中描绘的绮丽夜景,更喜欢这热闹景色后,猛见那人在灯火阑珊处的悲喜莫名的情绪。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是我最喜欢的词人。他那“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刻骨豪放和细腻感情,曾使我找遍他的诗作来读。一读之下,更添景仰。
   不禁想到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玉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 处。”此第三境也。
   不知道赖老师力推的经典教育,现在又到了那一层境界?可以肯定的是,经典教育,必定会达到第三种境界的。

   今天我通读易经第三遍。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48 
经验值
3122  
注册时间
2009-7-18 
BB生日
2006-09-22

辰辰认字敏感期到了

  (2009-10-23)
   早上带辰辰爬山。路上遇上一个老人,很认真地对我说:孩子正长身体的时候,是不能走太久的,要不长不高。我想了下,从我们出家门去山上到进门,用平时的速度走,40多分钟。途中山势平缓,只爬一小段路,然后就是山腰公路了(不是车道,无车),不知道这样真的太久了吗?要问问专家了。(晚上问了禾羽奶奶,说没事!放心了)
  
  到了公路上,我在和辰辰交谈了几句,把他逗得开心了后,就开始读经。他一开始也是说不读。我就自己读,边读边说:“真好啊!这里还有个人字!”辰辰非常喜欢认字,一听我这么说,就赶紧要我拿书给他看,人字在哪里,然后就跟我读起来了。
  
  在路上读完了三字经和弟子规各一部分,德育启蒙前两节。他对德育启蒙的前两节很感兴趣,总问什么意思。我见这两节很容易懂,就和他解说了,他听得津津有味。
  
  读着读着,我还是有点怕他走累了,就抱着他,边走边读。由于我们很少抱他,他很高兴,跟我读着读着,就说要下来了,要看着书读。于是,晨练的人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妈妈半蹲在地上,儿子站着,和妈妈一起认真地读一本书。
  
  读完三字经,弟子规,德育启蒙,我正要读论语先进篇,辰辰说不读了,我就自己读了一遍。

   路边有些凳子,上面都有禁止吸烟的字样和图案,辰辰每看到一个凳子,都要去认认那几个字。看到有“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牌子,也都要读出来。一会又发现路边竹丛中有不少桩子上都写着“美化深圳”几个字,他就一路读下去。看到一棵树下面的石头上写着字,也是要一个个认......
  
  在家里读经也是一样,看到一个认识的字,就要问,要读,还要读其左右的字,把读经的时间,拉长了。不管了,随他吧。

   今天我通读易经第五遍。花时70多分钟。
   想起我初读易经的时候,读第一卦乾卦,都觉得很长。要想读顺一卦,要读好几遍才可以,结果第一卦用了两三周才读完。还清楚地记得读“比卦”的时候,觉得好拗口,读了好多遍才读顺。而现在,读一本书,都是“洒洒碎”了,看来,我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在提高呢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579 
经验值
4039  
注册时间
2008-2-21 
楼主,太喜欢你了,你现在就是我的偶像啊!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帖子
56 
经验值
370  
注册时间
2009-3-9 
关于读经,还挺有感触的。最近认识了一个推崇国学教育的家庭,爸爸是教山水画,妈妈是教古筝,他们的女儿只有4、5岁,就一副知书达理的样子,坐言举止都很优雅,夫妻俩常带她参加汉服活动,还有念《论语》。看上去就是和一般孩子不一样。
moon

高 三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1175 
经验值
6000  
注册时间
2008-2-11 
BB生日
2008-06-11


   
原帖由 美烧女 于 2009-7-20 00:38 发表
很高兴看到大家的回复!谢谢楼上各位妈妈认真探讨的理性态度!现在一一回答妈妈们的问题,和大家一起商榷.
  对于让孩子读经,我首先是觉得,读经,和其他的技能学习一样,做为对主流教育的一种补充而已,这是基 ...


有道理,学习了。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48 
经验值
3122  
注册时间
2009-7-18 
BB生日
2006-09-22

意外收获

  (2009-10-25)
   下午去孔圣堂听周老师讲论语,没想到,周老师没具体讲论语,只是解说了几句圣训。却让我有了些意外的收获。
  
  周老师说,中华民族的精神,是在漫漫五千年中,以儒学文化体系为基础,提倡的是“仁义治天下”、“以礼治国”,造就了我们平和、宽容、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的。关于这个“仁”,周老师特意举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周朝,曾经有连空四十年的记录。
  
  这些话,因为我读了易经,就明白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都是出自易经。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更是易经原文。正如赖老师所告诉我们的,易经为群经之首,读完易经,站在易经的高度,理解经典,起点会更高。
  
  周老师也说到,中国的经典一脉相承,一定要贯通六经,才能真正弄懂某部经典。经典也不能采取翻译的方式去理解,应该从小学习经典,才可能真正领悟经典。我庆幸,我的孩子能在幼时,就开始接触经典,学习经典,用经典滋养自己的灵魂。
  
  不禁想起论语中的一句: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贡是孔子的得意弟子,论语中也没有记录孔子晚年的研究方向,因为孔子晚年喜易,曾韦编三绝。老师对易经的领悟,子贡都没有得到传承,我们只能从易经系辞传中,去了解孔子对易经做了多么深入的研究和解释了。正是有了孔子的系辞传,我们才有了学习易经的道路。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真是太了不起了!
  
  周老师在讲到儒家所说的五伦关系的时候,讲到了孔子后人。绵延二千五百多年的孔家,都有族谱记载,真是家道渊源,子孙繁茂呀!
  
  听这些老师讲座,真是受益匪浅!哪怕就是随口一讲,都是引经据典,纵观经典,全面说明。

   今天我通读易经第七遍。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儿子两岁多,开始颂读国学经典(俗称读经),记录的读书笔记和大 ...
快速回复
上一页首页34567891011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5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