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46 | 浏览: 1047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转载《人民教育》特别报道《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 ...

[复制链接]
骏爸

大 专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帖子
1253 
经验值
7585  
注册时间
2007-3-19 
BB生日
2005-00-00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广州妈妈网二维码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15:5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
——记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实验的理论及实践
《人民教育》杂志  记者刘群
本文刊于《人民教育》2008年第21期


    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这样表述其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生本教育”所要实现的,也正是这样的理想。
    同一面理想之帜,把理论者与实践者紧紧团结在一起。自1999年以来,“生本教育”实验学校从最初的15所,逐渐发展到现在的100多所。这些学校由于依靠儿童自身的解放,不断出现令人激动的变化和办学成绩。
    在经济发达、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这一场教育变革犹如滚滚巨浪,奔腾而来。

    “生命如何伟大,我们每天在实践中都看得到”

        2006年秋季开学,广州市越秀区东山育才实验学校初一年级的第一节语文课,要学习德国儿童文学作家凯斯特纳的《开学致词》。
   走进教室之前,在李卫林老师的心里,有一些忐忑不安。
这是他第一次以“生本教育”的方式授课。此前,他曾接受过一些“生本”理论培训,也观摩过一些“生本”课堂,但他还是不免有些疑虑:“生本”要求教师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他一句地讨论,这样的课堂怎么掌控?依靠学生,他们能行吗?
    读完课文,他试着问学生:“这篇文章,最打动你们的是什么?”
    学生说:“课文里写着:‘不要把老师的讲台看作是皇帝的宝座或是传道的讲坛!老师坐得高一点,不是为了你们向他祈祷,而是为了使你们彼此看得清楚一些。老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都知道……’为什么德国人这样看待他们的老师?而我们却不是?”
    “还有,‘不要过分用功’!这跟我们中国人也不一样!”
    “‘不要完全相信你们的教科书!’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从来不这么说?”
     课文的内容让孩子们感到如此新鲜和惊奇,一会儿工夫,他们就提出了一大堆问题。
     这时李卫林提醒说:这些问题,都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关。学生马上追问:“中西方文化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又是怎么造成的呢?”
     这可真是一个大问题。
     按照“生本教育”的要求,学生提的问题,还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于是李卫林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中西文化差异之我见》,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挑选角度去查找资料、写作,期限是1个月。
    没过几天,就有性急的孩子拿着他们的提纲给老师看,有关注中西教育差异的,有关注文化传统差异的,有关注民族精神差异的,等等。不到一个月,各小组都交来了他们的论文,每篇都有1万多字,角度各异,材料丰富,写得像模像样。
    这成为李卫林一次难忘的教育经历。他说:“在那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的学生能有这样的水平。从那以后,我开始相信‘生本教育’。我也开始相信,学生的潜力,的确是无穷无尽的。”
    从此,他更加放手,在每节课上都组织学生自由讨论。
    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学生的巨大变化。出于讨论和辩论的需要,学生不仅要精准地理解课文的深意,而且“非常自觉”地加大了课外阅读量,有的甚至已经在读《中国古代哲学史》。在学校的网站上,李卫林专门为学生建立了读书论坛,他们每星期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交流读书感悟。
    事实上,很多参加“生本教育”实验的教师都在感慨,当他们真正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全面依靠学生时,他们看到了以前想也不曾想到的、无穷的美景。
    在深圳市沙河小学,从学生字到学课文,都完全依靠学生自己。
    学生字,靠学生们之间的交流:这个字有什么特点?我是怎么记住的?许多难字,被学生自己编了好玩的故事,连老师听了都拍案叫绝。
    学课文,就以学生谈感受为主。如果一个学生能够使用精确简练的语言,引用动人的故事、睿智的名言来佐证他的观点,就会带来同学、老师的热烈掌声和由衷敬佩。那是一种非凡的成就感,成为激励他们进一步扩大阅读的力量。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学生开始读世界名著,其涉猎之广,让老师惊叹。
    “传统上非常重视的语法教育、字词解析、段落划分等,我们一点都没搞。上课就是以学生的阅读和谈感受为主,把课外阅读内容迁移到课内来。”四年级语文教师胡梅说:“我们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大量读写、感悟,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的本真和核心。”
     胡梅也从来没有辅导过学生的写作,可是大量读写之下,“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超过了老师”。这给胡梅带来很大的快乐,“学生的文章写得那么好,我很想找个人倾诉!”
     有一次,她把学生的一篇习作挂到网上,4天时间竟有了8000多次的点击率,还有60多个回复。更让她得意的是,很多网友在赞叹之余,都忍不住质疑:这么好的文章,怎么可能是四年级的学生写出来的!
    精彩的课堂讨论,大量的阅读,在“生本教育”实验班里成为普遍的现象。
    在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人均自主阅读量已达到1300多万字,相当于课标规定高中生阅读量的2倍。大量阅读带来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迅速增长。在广州市小学生语文能力竞赛中,前10名里华阳小学就占了4名。要知道,全市有1000多所学校呢。
    经常深入学校,不断看到这些由学生创造的“奇迹”,郭思乐教授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学生是什么?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是天作之才,是天地间多少万年发展的精灵!生命如何伟大,我们每天在实践中都看得到。”
   “每个人都有他的天赋,他的聪明才智说也说不完!教学最大的资源是孩子本身,远比那些硬件、电脑、高科技手段都要紧得多。只有当他的潜能真正被激发,学习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学习的发生之处是学生。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地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这是“生本教育”理论的一个基点,也是“生本教育”实践的一个出发点。

骏爸

大 专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帖子
1253 
经验值
7585  
注册时间
2007-3-19 
BB生日
2005-00-00
         “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

     周伟锋,1994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广州四中,1995年开始上郭思乐教授的研究生课程班。郭教授的课上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去听,号称“‘生本教育’最忠实的追随者”。
    当时的广州四中,是个破破烂烂的“四类校”,他们的学生,是重点高中招完了剩下来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周伟锋感到自己压力很大。
   在进行用“生本教育”方法实验的第一个学期,他的学生看起来比别的班都要“差”一些:考试成绩不如别人,课堂上还“乱哄哄”的。但到了高二和高三,“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本没办法挡”,几个平行班也再不能跟他们相比。
    最后高考的结果,震惊了整个广州市。周伟锋所带的两个文科班,数学平均成绩超过了广州市最有名的重点高中,而且,全市文科数学成绩第一名、第三名和第五名都出在他班里。
   震惊之余,很多人猜测:那样的生源,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教师还不得“拼上命”啊。
   而周伟锋的“轻松和悠闲”,却令人大感意外。
   他说:“我讲得很少,只是在关键的地方点拨一下。新课,不超过15分钟。复习课,不超过10分钟,很多时候不超过5分钟。我把很大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靠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他们。”
   “提高学习成绩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反复地机械训练,也会有效果。但我们不同,我们‘生本教育’,是先学后教,不教而教。”
    “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基于自己的思考,在互相启发、质疑当中进行的,他们的探究很深入。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体会和收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空前提高。”
    事实上,周伟锋从来不苦口婆心地给学生讲解那些定理和例题,而是把“发现问题连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光荣”,都一并还给学生;他也很少检查学生的作业,而他们却以极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得很好……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值得赞叹的,但那仅仅是“能够测量”的部分。至于学生对数学魅力的沉醉、对这门学科的热爱和无尽的探索精神,以及三年来积极、自主的学习生活,却是一张试卷无法反映的!
   随后的几年,周伟锋不仅被评为“广东省名教师”(整个广州市只评了8个人,他是唯一的数学教师),还成为校长、广州市人民政府督学、市人大代表、市数学研究会会长。他社会活动很多,但一直还带着两个班的课。
    这时,有人向周伟锋提出:“你能够做到,是因为你太优秀了。我们可做不到。”
   “难道,这个办法只有我能用吗?”周伟锋在心里问自己。
    2004年秋天,他从华南师范大学找了两个成绩中等的实习生,在高一教了一个学期。每节课,周伟锋只坐在教室后面,评点一下该怎么教。一个学期之后,他们结束实习回去了。到高二,他又找了两个实习生,又教了一个学期。
    尽管三个学期中,有两个学期都是实习生在教,而学生们却已经学完了高中数学的所有内容。他们立即参加广州市的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就超过了重点学校的高三学生。等高考时,他们的平均成绩大幅超过了全市6所重点高中的校平均成绩。
    这次“实验”,让周伟锋有了说话的底气:“连实习生都能做,还有谁是做不了的?你只要认同学生是可以自己发展的,你只要认同这一点,什么样的生源、什么样的师资都可以放开手脚去搞。”
    近几年,周伟锋在广东省内外做了不下100场报告,“不遗余力地介绍、推广‘生本教育’”。作为市数学研究会会长,他在四、五千名数学教师中施加影响,努力使他们逐步接受“生本教育”理念。以前,广州市的数学成绩在全省21个地市中排第12名,好的时候是第10名,现在却稳定在前5名,甚至前3名。
    就这样,周伟锋和他的同行们,在课堂上饯行着“生本教育”的“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同样的轻松和悠闲,战胜了辛苦打拼的“汗水主义”。
   对此,郭思乐教授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把传统的“教师苦教”比作插秧,多少年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上加密,以为付出的劳动越多,就会收获得越多。可是,这样做既折磨着秧苗的根系,又没有给它们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破坏了秧苗自由生长的规律。于是,秧苗们拥挤着,无奈着,无法发展。
后来,人们发现了“抛秧”的方法,减少了劳动量,却保护了秧苗,给它们带来自由生长的欢快,也当然地带来了高产。
“回到教育问题上,我们一直在做着类似的事情。”郭思乐教授说,“我们的校长、家长,还有教师自己,一直以为教师做得多,是一种光荣的传统,是服务充分的表现,教育质量会因此提高。”
   “然而,当我们把知识划分得十分细密、又对学生提出十分细密的要求时,学生的思维就被局限住了。他们没有必要想什么,也想不出什么,后来是懒得想什么。实际上这就是学生对违背自然的教育的报复。他们对这种‘保姆式’的教育,并不领情。”
    那么,教师究竟应该怎样做?他的价值,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印度哲学大师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是因为脚处于“忘我”状态,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不合脚,脚疼了,就会被时时记起。
    同样的道理,当教育适合学生时,学生就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在忘我的时刻,学生的能量就不会被教师的说教所消耗,真正出现投入和着迷的境界。
     失去多时的人的自然本性,这时会回到学生的身上。“他会像自然界的那头鹿,毛色鲜明,忽闪着黑宝石似的眼睛,处处显示活力”。平时要花几个钟头甚至几周时间才能“教”会的东西,现在也许有几分钟、几十分钟就足够了。
相反,如果教师上课的时候,竭力想收回“教”的权力,那么,他必然为自己的教学环节所计,一再打断学生的活动,或者企图以学生的活动为自己的表演服务。当学生表现出茫然和不配合时,他默默地动怒了,他偷偷地用力拉扯动作慢的学生……
    此时,鞋子不合脚了,脚就开始反对。那些自然的、和谐的、跃动的和充满效率的美,转眼间就荡然无存了!
   “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他应该是一只最合脚的鞋子。”郭思乐教授说,“他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他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
骏爸

大 专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帖子
1253 
经验值
7585  
注册时间
2007-3-19 
BB生日
2005-00-00
一直想写写生本教育,但总觉得自己有点言不及意。还是转载别人的轻松。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502 
经验值
2590  
注册时间
2009-2-26 
顶,我的孩子就是升本教育的受益者!
骏爸

大 专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帖子
1253 
经验值
7585  
注册时间
2007-3-19 
BB生日
2005-00-00
能否讲讲具体哪些方面受益,表现在哪里?
炼妈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350 
经验值
1910  
注册时间
2008-9-4 
BB生日
1998-05-19
这样的学习方法很好啊,为什么不推广,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儿子把错误的题目重抄20遍,我就晕了,真不知道如何评价这位老师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帖子
289 
经验值
2068  
注册时间
2009-1-15 
好想继续听听有经验的妈妈的说法。
骏爸

大 专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帖子
1253 
经验值
7585  
注册时间
2007-3-19 
BB生日
2005-00-00
《人民教育》登了这篇特别报道后,就有很多学校联系郭教授,要开展生本教育,看看郭教授的博客就知道了。

通常是办学水平比较低、校长又有意改变现状的学校会选择生本教育,效果也十分令人满意。华阳就是从烂校崛起为名校的典型例子。原来的名校,往往十分慎重。我所知道的只有南京有一所曾以“爱的教育”闻名全国的学校选择全面推进生本教育。
骏爸

大 专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帖子
1253 
经验值
7585  
注册时间
2007-3-19 
BB生日
2005-00-00
谢谢雨精灵的回复,真是说到点子上了。

1、生本教育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抄抄写写之类的枯燥无味的硬作业少,主要是阅读动脑之类的软作业,基础知识照样巩固。

3、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照我看,您孩子的老师水平肯定不错,但您孩子的改变,主要还是生本的教学模式的功劳。您把孩子送到传统名校的名师手下,未必会有此改变。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244 
经验值
1305  
注册时间
2009-1-31 
学习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502 
经验值
2590  
注册时间
2009-2-26 


   
原帖由 mountie 于 2009-6-2 15:58 发表
一直想写写生本教育,但总觉得自己有点言不及意。还是转载别人的轻松。


也很想听听您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让MM们分享吧!期待.........
补充一下:升本教育让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很快,因为上课就是让孩子把自己预习时准备好的知识在课堂上表达给
同学和老师分享.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46 
经验值
235  
注册时间
2009-5-4 
BB生日
2000-10-13
生本教育,对家长有什么要求吗?家长要如何配合及引导,才能达到更佳效果呢?
骏爸

大 专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帖子
1253 
经验值
7585  
注册时间
2007-3-19 
BB生日
2005-00-00


   
原帖由 雨精灵 于 2009-6-2 18:20 发表

也很想听听您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让MM们分享吧!期待.........
补充一下:升本教育让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很快,因为上课就是让孩子把自己预习时准备好的知识在课堂上表达给
同学和老师分享.



好吧,找个时间,我来写一篇《我所理解的生本教育》。

Rank: 20Rank: 20

帖子
4369 
经验值
22695  
注册时间
2005-8-29 
BB生日
2004-07-13
生本,关注
骏爸

大 专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帖子
1253 
经验值
7585  
注册时间
2007-3-19 
BB生日
2005-00-00


   
原帖由 nanaxu 于 2009-6-2 23:25 发表
生本教育,对家长有什么要求吗?家长要如何配合及引导,才能达到更佳效果呢?



这个问题提得真好,也是困扰我自己的问题之一。我还曾动过念头想写信问郭思乐教授。

郭教授的两本著作及其博客都是给老师看的,并没有直接指导家长。我看来看去,得出一点想法,与大家分享:

1、儿童的认知和学习规律是归纳性的,而不是演绎性的。因此,要让他们接触大量感性的、与现实生活有联系的素材,让他们去亲身体验和体会,让他们自己发现和总结事物的规律,而不是直接把该规律告诉他。这跟郭教授要求老师在教学时坚持“读和做,缓说破”是一致的。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他。探索答案的过程是十分有趣的,而有所发现时的惊喜与满足感,更能激励孩子进一步探索。

2、最好准备一个小型的家庭图书馆,买上很多适合他年龄特点的书,但要各科各类都有一两本。不要求他读,让他自己去发现,但自己要以身作则,一有空就去翻读。要留意孩子读了哪些书,他读过的,争取自己也读一读,以便他有兴趣时跟交流心得,注意只提自己的看法,不能强求他接受你的看法。

暂时想到这么多。顺便透露一下,我家的“小型英文原版书图书馆”已经有模有样了,先自我陶醉一番。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46 
经验值
235  
注册时间
2009-5-4 
BB生日
2000-10-13
谢谢mountie
顺便问一下,你们家的原版英文书是大人的还是小朋友的呢?知道在哪能能买到儿童的原版英文书吗?
骏爸

大 专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帖子
1253 
经验值
7585  
注册时间
2007-3-19 
BB生日
2005-00-00


   
原帖由 nanaxu 于 2009-6-3 00:11 发表
谢谢mountie
顺便问一下,你们家的原版英文书是大人的还是小朋友的呢?知道在哪能能买到儿童的原版英文书吗?



基本都是小朋友的,适合0岁至18岁。目前以0-6岁的书居多。6-12岁的也不少。基本都是网上购得,有少部分是天桥上或地铁口的走鬼那里淘到的,还有部分是托朋友从美国寄回来的。

原版书除了小朋友的,其它主要是育儿类的书籍。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502 
经验值
2590  
注册时间
2009-2-26 
mountie,您家的“小型英文原版书图书馆”珍藏了哪些书目?不妨向我们推荐推荐.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转载《人民教育》特别报道《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 ...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5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